问无界·答无限
问无界·答无限

2025年07月05日

Labubu流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一图读懂

深度报告:解码Labubu——一个全球文化现象的成因与启示

摘要

Labubu的全球性成功并非偶然的流行风潮,而是三大核心支柱协同作用的必然结果:1) 真实的艺术起源,为其注入了深厚的情感底蕴和引人入胜的叙事;2) 精密的商业引擎,巧妙地运用了消费心理学和病毒式营销策略;以及 3) 与时代精神的完美契合,精准捕捉并迎合了一代人的主流社会文化及经济情绪。本报告旨在深度剖析这一现象,揭示其从一位艺术家的个人创想到成为全球文化符号的全过程。报告将首先追溯其创作者龙家昇的艺术背景及其跨文化叙事如何为Labubu注入灵魂。随后,将深入分析其“丑萌”美学设计的胜利,以及这种设计如何颠覆传统审美并与消费者建立强烈的情感联结。接着,报告将解构其商业推手——泡泡玛特(POP MART)如何通过盲盒机制、社群运营和病毒式营销,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商业机器。此外,报告还将探讨Labubu如何精准切入“成人儿童”(Kidult)经济、“小确幸”消费文化以及情感消费的时代脉搏。最后,通过分析其二级市场、粉丝经济、财务表现及未来挑战,本报告将为品牌管理者、市场研究者及投资者提供一个关于Labubu成功模式的整合框架与具备前瞻性的战略启示。

第一章:源头:艺术家与故事——Labubu的灵魂所在

Labubu的流行并非始于商业策划,而是源自一位艺术家的个人宇宙。其持久的吸引力根植于创作者龙家昇(Kasing Lung)独特的跨文化背景、对叙事的执着,以及将个人情感投射于角色之上的创作哲学。正是这些非商业化的纯粹起源,为Labubu注入了不可复制的灵魂,使其在商业化浪潮中依然能与消费者建立深刻的情感共鸣。

1.1 龙家昇的跨文化宇宙

Labubu的全球吸引力,其根本在于创作者龙家昇独特的成长经历和艺术视野,这是一种无法通过市场调研或焦点小组复制的文化融合产物 ¹。龙家昇于1972年出生于香港,七岁时随家人移居荷兰 ¹。这段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典型的“第三文化小孩”(Third Culture Kid),其艺术创作也成为他调和与表达多元文化身份的个人语言。

初到荷兰时,由于语言不通,学校老师给了他许多绘本以帮助他学习荷兰语 ¹。在那个没有游戏机和电脑的年代,绘画和阅读成了他主要的消遣方式,也让他深深地爱上了绘画和故事创作 ¹。他广泛接触并深受北欧和古欧洲的精灵传说、神话故事影响,这些元素清晰地反映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尤其是“The Monsters”系列 ²。与此同时,龙家昇并未割裂自己的文化根源,他巧妙地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精怪元素融入设计中,最终形成了东西方风格交汇的独特美学 ¹。这种融合并非刻意的市场策略,而是其个人生活经历的自然流露。因此,Labubu的跨文化特质具有一种内在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是其能够跨越国界、引发广泛共鸣的核心动力。后来,龙家昇在比利时学习和工作,并成为首位获得比利时国家插画奖的华人艺术家,目前他往返于比利时和香港两地进行创作 ³。

1.2 不只是玩具,是拥有叙事的角色

在Labubu成为全球热销的商品之前,它首先是一个拥有完整世界观和故事背景的角色。这种“叙事先于商品”的模式,为Labubu构建了一个强大的“IP锚点”,使其能够抵御潮流玩具常见的“速生速死”周期。

Labubu于2015年首次亮相,是龙家昇创作的故事系列及绘本三部曲《The Monsters》中的一员 ⁴。这个系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奇幻世界,居住着包括Labubu、Zimomo、Mokoko、Tycoco和Pato在内的多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性格 ¹。例如,Zimomo是怪物部落的首领,长着一条带刺的尾巴,而Mokoko则有一个心形鼻子 ¹。龙家昇的创作初衷始终是“讲故事” ¹。即便在Labubu意外爆红之后,他依然表示希望有时间继续创作绘本,进一步拓展这个世界 ¹。

故事中的Labubu被描绘成一个居住在森林里、淘气但内心善良勇敢的小精灵,她总是想帮助别人,却常常事与愿违,把事情搞砸 ¹。这种具有缺陷和矛盾的性格设定,使其形象更加丰满和人性化。这个预先存在的叙事宇宙为消费者提供了超越产品本身的多个情感切入点。粉丝们不仅仅是购买一个玩偶,更是在消费一个故事、一个世界观 ¹¹。这种基于故事的深层情感联结,培育了更具粘性的粉丝忠诚度,使其不仅仅是一个潮流单品,而是一个有生命力的IP。

1.3 “我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就让Labubu去做”

Labubu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扮演了消费者内心渴望的“另我”角色,成为一个承载人们情感投射的完美载体。龙家昇曾明确表示,Labubu是他自身情感和愿望的延伸:“有些我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就让Labubu去做” ¹。这句话揭示了Labubu的核心魅力所在——它是一个“顽童”的化身,为生活在充满规则与压力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可控的宣泄出口。

Labubu的角色设定——淘气、善良又勇敢——正是这种投射的基石 ¹。它的设计语言,尤其是那“恶魔般的微笑”(devilish grin),完美诠释了这种“无伤大雅的叛逆” ⁴。对于许多面临社会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年轻消费者而言,拥有一个Labubu不仅仅是跟风,更是一种微小的反抗姿态,是对内心那个渴望突破常规、尽情玩乐的“小怪物”的认可 ¹⁴。

这种情感投射机制将Labubu从一个被动的装饰品,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情感伴侣 ¹⁶。它满足了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精神慰藉”(spiritual sustenance) ¹⁶。消费者在Labubu身上看到了自己被压抑的渴望,这种深度的情感共鸣,使得这个玩偶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其物理属性,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情感符号。

第二章:核心:产品设计与“丑萌”美学的胜利

Labubu的设计是其成功的核心驱动力。它并未遵循传统意义上的“可爱”标准,而是精准地切入了正在全球青年文化中兴起的“丑萌”(Ugly-Cute)或“怪丑”(Funny-Ugly)美学风潮。这种颠覆性的设计语言,不仅使其在饱和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更通过独特的心理学机制,与消费者建立了异常牢固的情感联结。

2.1 “怪丑”风潮:一场颠覆传统审美的青年文化运动

Labubu的视觉特征——尖尖的耳朵、九颗锐利的牙齿、不成比例的大眼睛和一抹亦正亦邪的微笑——被消费者和市场分析师一致定义为“丑萌”或“怪丑” ¹³。这种美学并非孤例,而是全球范围内一场青年文化运动的缩影。这一代年轻人成长于社交媒体时代,对经过精心滤镜和算法优化的“完美”形象感到厌倦,转而拥抱和欣赏那些不完美、古怪甚至有点怪异的设计 ¹⁴。

这场运动在全球各地都有体现。例如,英国的Fuggler玩偶以其令人不安的人类假牙和错配的纽扣眼睛吸引了忠实粉丝 ¹³;日本的YUKIO钥匙扣则以其无精打采、面无表情的人形设计成为年轻游客中的畅销品 ¹⁸。在中国,这一趋势同样明显,从造型滑稽的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毛绒玩具,到形态夸张的绿色青蛙勺子,都曾一度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 ¹⁹。

选择Labubu,因此成为了一种超越审美偏好的身份宣告。它标志着所有者拒绝被主流、安全的审美标准所定义,转而拥抱一种更加真实、更具个性的表达方式。在一个追求“真实的不完美”(authentic imperfection)的时代,Labubu的“丑”恰恰成为了它最酷的标签 ¹³。

2.2 吸引力的心理学:为何不完美的设计能催生狂热的喜爱

Labubu的设计看似违背了传统商业智慧,但其巨大的成功揭示了不完美设计背后深刻的心理吸引力。根据Meltwater的社交媒体监测数据,在2025年1月至5月期间,关于Labubu的讨论中,“可爱”(cute)一词被提及约19,800次,而“丑”(ugly)仅被提及约4,000次 ²⁰。这组数据有力地证明,尽管“丑萌”是其鲜明标签,但消费者最终完成了一种认知上的调和,并压倒性地将其归类为“可爱”。

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一种类似“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的审美心理机制。该效应指出,我们会对自己帮助过的人产生更多好感。在审美领域,这意味着当消费者面对一个像Labubu这样充满矛盾特征(牙齿的“丑”与眼睛和绒毛的“萌”)的物品时,他们需要投入认知努力去解决这种不协调感。许多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直言这种心路历程:“我觉得它们很丑,但又很喜欢看”或“它丑到极致就是可爱!” ²¹。

通过主动投入这种精神努力,并最终得出“它其实很可爱”的结论,消费者与这个玩偶之间建立的联系,远比被动接受一个传统可爱形象要来得更深刻、更个人化。这种情感联结是“争取”来的,因而更加牢固。此外,分析指出,独特性远比广泛的吸引力更重要。一个让60%的人极度喜爱、40%的人无感的角色,比一个让100%的人觉得“还不错”的角色,能催生更强大的“狂热依恋”(passionate attachment) ²⁰。Labubu的“缺陷”赋予了它鲜活的个性,让它看起来拥有“真实的想法和情绪”,而不是一个旨在取悦所有人、毫无特点的“空白的完美” ²⁰。

2.3 设计语言解析:尖耳、獠牙与情感的模糊性

Labubu的设计语言充满了模糊性和多义性,这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情感投射对象,如同一个“情感罗夏墨迹测试”。其关键设计元素——圆润毛茸的身体、巨大的眼睛、精灵般的尖耳和标志性的九颗獠牙——共同构成了一种复杂的视觉体验 ⁴。

最核心的特征是它那既像微笑又像龇牙的嘴部表情。这种矛盾的信号创造了一种情感上的模糊空间:它究竟是开心、顽皮,还是带有一丝挑衅?答案完全取决于观看者的心境和解读。这种不确定性允许主人将自己的任何情绪——无论是喜悦、烦恼还是叛逆——投射到玩偶身上。相比那些表情单一、永远快乐的角色,Labubu的情感多功能性使其成为一个更持久、更具相关性的伴侣。

此外,Labubu的性别模糊性也拓宽了其受众基础 ¹⁰。粉丝们经常在网上讨论它的性别,而这种开放性让不同性别认同的消费者都能轻松地与之建立联系。其设计融合了北欧/凯尔特神话中的精灵元素和东亚的“卡哇伊”(kawaii)感性,这种跨文化的视觉语言使其在全球范围内都易于被接受和喜爱 ³。最终,Labubu的设计并非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提出一个问题,邀请消费者参与到意义的创造中来,这正是其魅力经久不衰的关键。

第三章:引擎:泡泡玛特的商业机器——一场关于成瘾、社群与炒作的大师课

如果说龙家昇的艺术创作是Labubu的灵魂,那么泡泡玛特(POP MART)打造的商业机器就是驱动其全球流行的强大引擎。通过精准运用消费心理学、引爆社交媒体以及精心培育粉丝社群,泡泡玛特将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转化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商业奇迹。

3.1 盲盒的魔力:将消费游戏化的心理学诡计

泡泡玛特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极具成瘾性的“盲盒”(Blind Box)机制 ⁹。这一机制并非简单的销售方式,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心理学诡计,它成功地将一次性的购买行为,转化为一种可持续的、游戏化的消费体验。

首先,盲盒利用了行为心理学中的“可变奖励”(Variable Reward)原则,这与老虎机和社交媒体点赞让人上瘾的机制如出一辙 ⁹。消费者在购买时知道会得到一个Labubu,但不确定是哪一款。这种不确定性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创造出一个强烈的“期待-奖赏”循环,即“多巴胺循环” ²³。在这种模式下,开箱的“体验”本身,其价值甚至超过了产品实体 ²⁰。

其次,盲盒巧妙地利用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集齐强迫症”(Collection Completion Compulsion) ²³。一个系列通常包含6至8个常规款和1至2个极其稀有的“隐藏款”(Secret Variant),后者的抽中概率可能低至1:144 ⁹。当消费者拥有了系列中的大部分款式后,集齐全套的心理压力会驱使他们进行重复购买。一些消费者坦言,这就像一种“低风险赌博”,因为总能得到一个实物回报,所以比真正的赌博更容易接受 ²⁶。

更深一层看,盲盒机制本质上是一个高效的“内容生成引擎”。从购买前的期待、开箱时的悬念,到揭晓时的情绪爆发(无论是抽中隐藏款的狂喜,还是抽中重复款的失望),整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天然适合在TikTok等短视频平台上传播 ²⁰。泡泡玛特售卖的不仅是玩具,更是一种可被无限复制和分享的“内容格式”,每一位消费者都可能成为其免费的营销放大器。

3.2 病毒式引爆:从“Lisa效应”到全球社交媒体的算法放大

Labubu的全球性爆红,始于2024年初的一个关键引爆点——“Lisa效应”。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在其拥有过亿粉丝的社交媒体上,展示了她将Labubu作为包包挂饰的照片 ³。这一举动如同一颗引爆的炸弹,瞬间将Labubu从一个收藏圈内的热门单品,推向了全球主流时尚视野。

紧随其后,蕾哈娜(Rihanna)、杜阿·利帕(Dua Lipa)、大卫·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乃至泰国王室成员等一系列国际名人的跟进,进一步巩固了Labubu的潮流地位 ³。Labubu迅速超越了玩具的范畴,成为一种可以挂在爱马仕或Miu Miu手袋上的时尚配饰和身份符号 ⁴。在TikTok上,#Labubu 标签的帖子迅速累积了超过160万条 ²³。

名人效应在此处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提升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为“成人儿童”(Kidult)市场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许可结构”(Permission Structure)。对于成年人购买和展示玩具,社会上可能存在一种“幼稚”的潜在偏见。然而,当Lisa这样的全球时尚偶像将其融入高级时尚的语境中时,Labubu的性质被重新定义了。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玩具,而是一个“时尚配饰” ³。这无形中给了成年消费者公开、自豪地享受这种童趣的“许可”,消除了潜在的社会摩擦,将一次可能带有“负罪感”的购买,转变为一次自信的时尚表达。这是Labubu从小众爱好走向主流文化现象的关键一跃。

3.3 从消费者到信徒:一个全球粉丝部落的诞生与维系

泡泡玛特深知,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仅是售卖产品,更是培育一个忠诚的社群。为此,它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积极构建和维系一个全球性的粉丝部落 ⁹。

在线上,泡泡玛特鼓励用户生成内容(UGC),例如发起“#Labubu穿搭挑战”(#Labubu fit check)等活动,激发粉丝的创造力 ⁹。在Discord、Reddit、Instagram和中国的小红书等平台上,粉丝们自发形成了活跃的社群,分享开箱视频、交换藏品、讨论购买攻略,这些社群成为了品牌口碑传播的核心渠道 ²⁷。

在线下,泡泡玛特的实体店和快闪店被设计成沉浸式的体验空间,成为粉丝们的朝圣地 ⁹。此外,公司还主办国际艺术玩具展,将设计师与粉丝连接起来,进一步巩固社群的文化认同感 ⁹。

泡泡玛特的策略中,最精妙的一点在于,它通过盲盒机制“设计”了粉丝间的“相互依赖性”(Engineered Interdependence)。由于抽中重复款的概率很高,对于追求“集齐全套”的核心玩家来说,与其他粉丝进行交换几乎成为一种必需。这种需求迫使个体消费者主动走出孤立状态,去社群中寻找交易伙伴 ²³。因此,泡泡玛特构建的社群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平台,更是实现收藏目标的核心“功能设施”。这种设计将独立的消费者紧密地联结成一个互助的网络,极大地增强了品牌生态系统的韧性和粘性。

第四章:风口:社会文化与消费心理的精准捕捉

Labubu的流行,如同在恰当的时间将一根火柴丢进了早已准备好的干柴堆。它的成功,在于精准地捕捉并迎合了当下全球,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社会文化心态和消费心理变迁。它不仅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个时代情绪的缩影。

4.1 “成人儿童”与“小确幸”经济

Labubu现象的核心,是“成人儿童”(Kidult)市场的崛起和“小确幸”(Little Treat)经济的盛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成年人愈发寻求能够唤起童年怀旧情绪、提供情感慰藉的产品 ⁹。Labubu以其童话般的起源和充满玩味的设计,完美地满足了这种对“更简单、更无忧无虑时光”的向往 ⁹。

与此同时,Labubu的定价策略使其成为“小确幸”文化的理想载体。在经济下行压力和长期目标(如购房)变得遥不可及的背景下,许多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费者转向追求即时的、可负担的快乐 ¹⁵。一个售价约20美元的Labubu盲盒,正是一种完美的“小犒赏” ¹⁵。它提供了一次充满期待和惊喜的多巴胺冲击,成为对抗生活压力和焦虑的有效工具。这被视为“口红效应”(Lipstick Effect)在当代的延伸——当大宗消费被抑制时,人们会转向购买小件奢侈品来犒劳自己 ¹⁵。麦肯锡的研究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59%的Z世代和53%的千禧一代计划在小零食和美妆等“小犒赏”上消费,远高于X世代(35%)和婴儿潮一代(20%) ¹⁵。

更深层次地看,Labubu的物理实在性,使其成为对抗“数字倦怠”(Digital Burnout)的“有形解药”。在一个充斥着短暂的数字内容和虚拟资产的世界里,一个可以触摸、拥抱和展示的实体玩具,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持久的慰藉感 ¹³。它是一个可握在手中的“情感价值”的实体,为在虚拟世界中感到漂浮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宝贵的 grounding(踏实感)。

4.2 作为社交货币的配饰:时尚单品与身份认同

Labubu成功地模糊了玩具与时尚的界限,演变为一种极具价值的“社交货币” ³。当它被挂在名牌手袋上,出现在全球时尚偶像的街拍中时,它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收藏品,而是一个强有力的身份标识和时尚宣言 ³。

拥有并展示一个Labubu,尤其是一个稀有或热门款式,传递出一种复杂的信号。它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文化资本”的体现。它表明所有者“懂行”(in the know),对当下最前沿的潮流了如指掌 ²⁰。这种由文化认知度驱动的社交货币,其价值有时甚至超越了金钱本身。

Labubu的流行,也体现了“奢侈品信号的民主化”。一个价值数千美元的设计师手袋是少数人的专属,但一个售价20美元的Labubu挂饰,却能让更广泛的群体参与到高级时尚的视觉语言中。通过将平价的玩具与昂贵的奢侈品并置,消费者得以用较低的成本,发出关于品味和潮流敏感度的信号。这是一种巧妙的、可负担的“蹭热度”方式,极大地驱动了其在渴望表达自我的年轻人群中的传播。

4.3 情感消费:一个承载慰藉、陪伴与自我表达的载体

Labubu的流行,是“情感消费”时代到来的一个力证。在这个时代,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的功能或美学,更是产品所能提供的情感价值——慰藉、陪伴、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 ¹⁷。消费者愿意为“它如何让我感觉”而支付溢价 ¹⁷。

研究显示,消费者将Labubu等设计师玩具视为“精神的寄托”,其提供的陪伴感甚至可以与宠物相媲美 ¹⁶。人们在这些玩具身上看到了部分的自我,与之形成情感互动,并从中获得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¹⁶。

Labubu的成功,标志着一种“拟社会关系产品”(Parasocial Product)的成熟。传统的拟社会关系,是指观众与媒体人物(如明星、主播)之间形成的单向心理联结。而现在,这种关系被投射到了产品之上。在艺术家背景故事和品牌方叙事策略的共同作用下,Labubu被赋予了人格、背景和情感,消费者与之建立起类似朋友或宠物的关系 ⁹。这种将产品从无生命的物体提升到具有情感互动角色的转变,创造了一种极具粘性的品牌生态,其价值已远非传统的商品交易所能衡量。

第五章:“拉布布经济学”:二级市场、粉丝共创与品牌挑战

Labubu的流行催生了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态系统,本报告称之为“拉布布经济学”(Labubunomics)。这个系统涵盖了狂热的二级市场、由粉丝主导的内容共创,以及品牌自身面临的独特挑战,如仿冒品问题。理解这个生态系统,是理解Labubu现象完整商业逻辑的关键。

5.1 狂热的二级市场:从收藏品到投机资产

由于官方渠道的供应量远小于市场需求,Labubu产品经常在发售瞬间便告售罄,这直接催生了一个庞大而狂热的二级市场 ²²。在StockX、eBay以及中国的闲鱼等平台上,Labubu的转售价格通常是零售价的2到3倍,甚至更高 ³⁰。

一些限量版或稀有款式的价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水平。例如,曾有Labubu在eBay上标价高达7,000美元 ²²,而一个稀有的初代绿色Labubu手办更是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以108万元人民币(约15万美元)的天价成交 ³⁰。Labubu的“Big Into Energy”毛绒系列在StockX上创下了发售日销售记录,平均转售溢价高达60% ²³。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大量“黄牛”(scalpers)囤积居奇,甚至引发了走私等行为,中国海关曾多次查获被非法带入境用于转售的Labubu玩具 ²²。

从品牌战略的角度看,这个看似失控的二级市场,实际上是泡泡玛特营销飞轮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到了“品牌营销放大器”的作用。媒体对天价成交案例的每一次报道,都构成了对品牌价值的强力背书,成为免费且高效的广告。这种“光环效应”极大地提升了整个Labubu系列的感知价值,使得消费者购买一个20美元的盲盒时,心态从单纯的消费,转变为一种低风险的“投资”或“抽奖”。这不仅巩固了现有粉丝的忠诚度,更吸引了大量被其价值神话所吸引的新消费者入场。

5.2 “拉夫夫”现象:仿冒品作为一把双刃剑

伴随Labubu的爆红,市场上也涌现出大量被称为“拉夫夫”(Lafufus)的仿冒品 ³¹。这些仿冒品通常质量低劣,存在特征扭曲、印刷错误等问题 ³⁷。然而,有趣的是,这些“山寨表亲”非但没有完全损害品牌,反而催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应。

一方面,仿冒品的存在对品牌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包括收入损失和品牌形象受损。泡泡玛特也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推出实名购买系统、与海关合作打击走私等,以保护其知识产权 ²⁶。

但另一方面,“拉夫夫”现象也带来了一把双刃剑的另一面。首先,仿冒品的泛滥本身就是品牌巨大商业价值和市场需求的铁证。其次,它无意中扮演了“正品价值验证器”的角色。粉丝社群为了区分真伪,自发地创建了大量的鉴定指南和讨论帖 ³¹。这一过程将普通消费者转化为品牌的“守护者”,加深了他们对正品的认知和情感投入。仿冒品的粗劣做工,反过来凸显了正品的工艺、设计和材料优势,从而强化了正品Labubu的稀缺性和高端属性。因此,尽管品牌方必须在法律和商业上与仿冒品斗争,但在文化和社群层面,仿冒品的存在却意外地巩固了正品的“神话地位”。

5.3 粉丝的力量:用户生成内容 (UGC) 与品牌的共创生态

Labubu现象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其庞大且极具创造力的粉丝社群。粉丝们不仅仅是产品的被动消费者,更是品牌生态的积极共创者。他们在TikTok、Instagram、小红书等平台上,生产了海量的用户生成内容(UGC),包括开箱视频、收藏展示、创意摄影和二次创作的表情包等 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共创行为是为Labubu“穿搭”。粉丝们会为自己的Labubu玩偶购买或亲手制作各种服饰配件,从模仿Miu Miu、Prada等高奢品牌的迷你时装,到粉丝亲手钩针编织的原创毛衣,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亚文化 ²⁸。

这种由粉丝主导的UGC生态,对泡泡玛特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它相当于一个免费且高效的“外包IP研发部门”。在官方新品发布的间歇期,粉丝们的持续创作保持了IP的热度和新鲜感。更重要的是,粉丝们的穿搭风格和主题偏好,为泡泡玛特提供了关于核心用户审美品味的、最真实、最即时的市场洞察。品牌可以从中观察哪些设计元素、色彩搭配和文化主题最受欢迎,从而为未来的官方产品开发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Labubu的世界是由品牌和粉丝共同创造的,这种共创模式确保了IP能够持续进化,永葆活力。

第六章:怪兽们的版图:竞争格局、财务表现与未来轨迹

Labubu的成功并非孤立存在,它发生在泡泡玛特精心构建的IP矩阵和高速增长的商业版图之中。通过将其与公司其他核心IP进行横向对比,深入分析其财务数据,并审视其未来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定位Labubu在整个商业生态中的战略角色,并预判其未来的发展轨迹。

6.1 横向对比:Labubu vs. Molly vs. Skullpanda

泡泡玛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多元化的IP组合战略。其中,Labubu、Molly和Skullpanda作为三大支柱性IP,各自占据了不同的审美和情感生态位,共同构筑了品牌在设计师玩具市场的统治地位。它们的差异化定位,精准地覆盖了“成人儿童”群体的多面心理需求。

Molly,由香港设计师王信明(Kenny Wong)于2006年创作,是泡泡玛特的“开国功臣” ³⁹。其设计语言是经典的“可爱”风格——湖蓝色的大眼睛、标志性的撅嘴、金色的波波头,形象如同一个自信而有才华的小画家 ⁴²。Molly的成功,为泡泡玛特验证了盲盒模式的可行性,并普及了潮流玩具这一概念 ⁴⁵。它主要吸引的是那些喜爱经典、甜美、充满童话色彩的消费者,满足了他们对纯粹童真和怀旧情感的追求。

Skullpanda,由设计师熊喵(Xiong Miao)于2018年推出,则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⁴⁶。它的设计风格前卫、 edgy(前卫)、充满未来感,常常融合赛博朋克、哥特和高级时装元素 ⁴⁷。Skullpanda被设定为一个可以在时空中自由穿梭、扮演不同角色的神秘存在,其身份具有流动性 ⁴⁵。它吸引的是那些追求酷感、个性化和深度概念艺术的消费者,满足了他们通过收藏来表达先锋态度和独特审美的需求。许多粉丝表示,是被其独特的“空灵感”和“赛博朋克美学”所吸引 ⁵¹。

Labubu则在这两者之间开辟了第三条道路——“怪诞与情感”。它不像Molly那样纯粹甜美,也不像Skullpanda那样冷酷前卫。Labubu的“丑萌”美学、源自民间传说的背景以及充满矛盾的角色设定,使其能够承载更复杂、更具人性温度的情感 ¹⁰。特别是其毛绒钥匙扣的形式,使其具备了Molly和Skullpanda的硬质手办所不具备的柔软触感和作为时尚配饰的便携性,这是其能够跨界引爆时尚圈的关键物理特质 ⁵²。有趣的是,许多Skullpanda的粉丝最初是冲着Labubu入坑的,这表明Labubu作为“入门级IP”具有强大的引流作用 ⁵¹。

这种“三叉戟”式的IP组合,让泡泡玛特能够对“成人儿童”的心理进行全方位的覆盖:Molly负责“怀旧与甜美”,Skullpanda负责“个性与酷感”,而Labubu则负责“情感与陪伴”。三者并非相互竞争,而是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在不同心境下需求的强大产品矩阵。

Table 1: POP MART 核心IP对比分析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P MART’s Core IPs)

IP 名称 (IP Name) 创作者 (Creator) 创作年份 (Year Created) 核心设计美学 (Core Design Aesthetic) 目标受众心理 (Target Audience Psyche) 关键产品形态 (Key Product Format) 2024年收入 (2024 Revenue)
Molly Kenny Wong 2006 经典可爱、异想天开 (Classic Cute, Whimsical) 追求童真、怀旧、经典娃娃美学 (Seeking innocence, nostalgia, classic doll aesthetics) 艺术手办、MEGA大娃 (Vinyl Figures, MEGA Collection) 20.93亿人民币
Skullpanda Xiong Miao 2018 前卫、未来感、时尚 (Edgy, Futuristic, Fashion-forward) 表达个性、喜爱赛博朋克与哥特风格、追求概念艺术 (Expressing individuality, love for cyberpunk/gothic styles, seeking concept art) 艺术手办、限定版模型 (Vinyl Figures, Limited Editions) 13.08亿人民币
Labubu (The Monsters) Kasing Lung 2015 丑萌、怪诞、情感化 (Ugly-Cute, Quirky, Emotional) 寻求情感慰藉、喜爱民间传说、拥抱不完美 (Seeking emotional comfort, interest in folklore, embracing imperfection) 毛绒挂件、艺术手办 (Plush Keychains, Vinyl Figures) 30.4亿人民币

注:收入数据基于公开的2024年财报信息 ⁵⁴。

6.2 数据透视:解析泡泡玛特的财务增长与IP贡献

Labubu的爆红对泡泡玛特的财务表现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它不仅是一个成功的IP,更是公司进入“全球化2.0”阶段的核心催化剂。财务数据清晰地勾勒出这一轨迹。

根据公司财报,泡泡玛特在2024年实现了创纪录的业绩。全年总收入达到13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更是飙升185.9%至34亿元人民币 ⁵⁶。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第一季度得以延续,总收入同比增幅高达165%-170% ⁵⁹。

增长的最大亮点来自海外市场。2024年,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海外市场收入猛增375.2%,达到50.7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23年的16.9%跃升至38.9% ⁵⁶。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收入同比增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75%-480% ⁶¹。

将这一爆炸性增长与具体的IP和品类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可以发现清晰的因果链条。2024年,由Labubu领衔的The Monsters IP收入飙升726.6%,达到30.4亿元人民币,贡献了总收入的23.3% ⁵⁴。与此同时,毛绒玩具品类的收入实现了1289%的惊人增长,达到28.3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21.7%,而此前这一品类的占比微乎其微 ⁵⁶。

这些数据共同指向一个结论:Labubu,特别是其毛绒钥匙扣形态,是引爆泡泡玛特此轮全球化高速增长的“特洛伊木马”。在此之前,泡泡玛特的海外扩张虽在进行,但增长相对平稳。Labubu以其更易于携带、更具时尚属性、更适合社交分享的产品形态,成功突破了传统硬质手办的圈层限制,将泡泡玛特品牌带入了全球主流消费者的视野,从而驱动了公司整体业绩,尤其是海外业务的指数级增长。

Table 2: POP MART 财务表现摘要 (2023-2025 Q1) (POP MART Financial Performance Summary)

财务指标 (Financial Metric) 2023年 (Actual) 2024年 (Actual) 同比增长 (YoY Growth %) 2025年Q1 (YoY Growth %)
总收入 (Total Revenue) 63.01亿人民币 130.38亿人民币 +106.9% +165% to +170%
中国大陆收入 (Mainland China Revenue) 52.35亿人民币 79.72亿人民币 +52.3% +95% to +100%
海外及港澳台收入 (Overseas, HK, Macau, TW Revenue) 10.66亿人民币 50.66亿人民币 +375.2% +475% to +480%
The Monsters IP 收入 (The Monsters IP Revenue) 3.68亿人民币 30.40亿人民币 +726.6% N/A
毛绒玩具品类收入 (Plush Toy Category Revenue) 2.04亿人民币 28.30亿人民币 +1289% N/A
毛利率 (Gross Profit Margin) 61.3% 66.8% +5.5pp N/A

注:数据来源于泡泡玛特2023年及2024年年度财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 ⁵⁴。收入单位为人民币。

6.3 前路在何方:应对市场饱和、IP生命周期与热度维系的挑战

尽管目前势头正劲,但Labubu和泡泡玛特未来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品牌面临着市场饱和、IP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如何持续维持热度的多重挑战 ³⁶。

首先是“稀缺性与规模化的悖论”。Labubu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稀缺性和“一娃难求”的FOMO心态之上 ⁹。然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泡泡玛特有着巨大的增长目标,尤其是在海外市场,这必然要求其扩大生产规模。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满足大规模需求的同时,维持产品的稀缺感和高端形象,将是其未来最核心的挑战。过度生产可能会稀释品牌价值,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和二级市场价格崩盘 ³⁶。

其次是IP生命周期的管理。任何一个潮流IP都存在热度衰退的风险。对Labubu的过度依赖可能成为品牌的软肋 ⁶⁴。泡泡玛特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其应对策略是:

横向拓展IP矩阵,持续发掘和培育如Hirono、Peach Riot等具有潜力的新IP,形成梯队,避免单一IP依赖 ²⁵;

纵向深化IP价值,通过漫画、游戏、主题乐园等形式,为现有IP构建更丰富的叙事世界,延长其生命周期 ¹⁷;

品类多元化,从手办和毛绒玩具,拓展至服饰、家居、积木等更广泛的消费品类,增加收入来源 ²⁶。

最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不容忽视。无论是Funko等国际巨头,还是名创优品旗下的TopToy等本土新贵,都在觊觎潮流玩具这块蛋糕 ³⁶。泡泡玛特需要不断通过产品创新、渠道优化和社群运营,来巩固其行业领导地位。

第七章:结论与战略启示

对Labubu现象的深度剖析揭示,其成功并非单一因素的产物,而是一个由艺术、商业、心理和文化等多重力量共同驱动的复杂系统。这一系统的运作模式,可被概括为一个自我强化的“成功飞轮”,它为当代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供了深刻的战略启示。

7.1 Labubu成功模式的整合框架

Labubu的成功飞轮模型可以概括如下:

  1. **起点:真实的艺术叙事 (Authentic Storytelling)**。一切始于艺术家龙家昇的个人创作和跨文化背景。这个充满情感和故事的源头(第一章),为Labubu注入了独一无二的灵魂和真实性。

  2. **第一驱动力:情感共鸣与创新美学 (Emotional Resonance & Innovative Aesthetic)**。真实的叙事与颠覆性的“丑萌”美学设计(第二章)相结合,与当代年轻人寻求个性、拥抱不完美的心理需求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其在众多玩具中脱颖而出。

  3. **加速器:游戏化的商业引擎 (Gamified Commercial Engine)**。泡泡玛特通过盲盒机制、名人效应和社群运营(第三章),将这种情感共鸣转化为强大的商业动力。它将消费过程游戏化,激发了消费者的成瘾性行为和病毒式分享。

  4. **催化剂:精准捕捉时代精神 (Capturing the Cultural Zeitgeist)**。Labubu的流行,完美契合了“成人儿童”经济、“小确幸”消费和情感化、符号化消费的社会文化大趋势(第四章),使其从一个产品升华为一个时代文化符号。

  5. **生态系统:自我强化的粉丝经济 (Self-Sustaining Fan Economy)**。以上因素共同催生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粉丝生态系统,包括狂热的二级市场和丰富的用户共创内容(第五章)。这个生态系统不仅维持了IP的热度,更反哺了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6. **结果:爆炸性的财务增长 (Explosive Financial Growth)**。最终,这个飞轮的持续转动,转化为泡泡玛特惊人的财务增长和全球市场扩张(第六章)。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又进一步提升了Labubu的文化地位,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个生态,从而完成飞轮的闭环,使其持续加速。

7.2 对品牌、市场与投资者的战略建议

Labubu的案例为各方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对品牌方(Brands)的启示:

    • 优先投资于真实的IP起源:一个由艺术家主导、充满个人情感和真实故事的IP,其生命力和情感粘性远超由市场调研驱动、委员会设计的企业形象。品牌应致力于发掘和赋能独立的创作者,构建有深度的叙事宇宙,而非仅仅追逐稍纵即逝的潮流。

    • 拥抱不完美和独特性:在追求标准化的市场中,刻意为之的“不完美”和独特性,反而能成为最强大的差异化优势。品牌应敢于挑战传统审美,创造能够引发强烈情感反应(无论是爱是恨)而非平淡无奇的产品。

  • 对市场营销者(Marketers)的启示:

    • 从“获取客户”转向“培育社群”:现代营销的核心是社群。品牌应将资源投入到构建和维系一个让粉丝能够互动、共创和找到归属感的平台。营销活动的设计应以“是否便于分享”和“能否激发UGC”为核心标准。

    • 将心理学融入产品和营销设计:巧妙运用可变奖励、稀缺性、收集癖等心理学原理,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参与度和忠诚度。营销的本质是理解并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 对投资者(Investors)的启示:

    • 评估IP生态系统的健康度而非单一产品:投资于潮流消费品公司时,应超越简单的收入增长数据,深入评估其IP矩阵的多元性、粉丝社群的活跃度和品牌文化的韧性。一个强大的IP生态系统是抵御市场波动和延长品牌生命周期的护城河。

    • 关注品牌驾驭“规模化稀缺性”的能力:对于像泡泡玛特这样依赖稀缺性驱动增长的品牌,其在规模化扩张过程中,如何平衡大众市场供应和高端收藏品稀缺性的能力,是判断其长期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

    • “情感消费”是长期结构性趋势:Labubu的成功并非孤例,它代表了“情感消费”这一宏大趋势的崛起。投资于那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情感慰藉、身份认同和精神寄托的品牌,将在未来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引用的著作

  1. Story of Labubu’s father: HK artist Kasing Lung | Innovation Pioneer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en/14942/Story-of-Labubu's-father:-HK-artist-Kasing-Lung

  2. Kasing Lung, the artist behind Labubu - Bangkok Pos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bangkokpost.com/thailand/people/2783937/kasing-lung-the-artist-behind-labubu

  3. Kasing Lung: The Artist Behind the Internet’s Favourite Monster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theartgorgeous.com/kasing-lung-the-artist-behind-the-internets-favourite-monster-labubu/

  4. Labubu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bubu

  5. Meet Kasing Lung, the Artist Behind Labubu and the Monsters - Prestige Onlin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prestigeonline.com/th/people/kasing-lung-artist-labubu-the-monsters-pop-mart/

  6. Labubu creator Kasing Lung shares the vision behind his unique plush toys - YouTub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xQBYkAlUM

  7. Labubu creator Kasing Lung shares the vision behind his unique plush toys - YouTub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xQBYkAlUM&pp=0gcJCfwAo7VqN5tD

  8. Behind THE MONSTERS: Kasing Lung’s LABUBU Stories - YouTub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W6RYA2HlN4&pp=0gcJCfwAo7VqN5tD

  9. What Marketing Tools and Strategies Did Pop Mart Use to Make Labubu Go Viral?,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nascode.com/articles/marketing-lebanon/blog/what-marketing-tools-and-strategies-did-pop-mart-u/en

  10. The Labubu Phenomenon: How a Cute Monster Conquered Pop Culture - Powerdrill AI,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powerdrill.ai/blog/labubu-phenomenon-how-a-cute-monster-conquered-pop-culture

  11. Exploring the Adorable World of Labubu! - Lemon8,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lemon8-app.com/@chloeezhang/7431306808440553989?region=us

  12. The Rise of the Art Toy Tribe in Southeast Asia - Vero Asean,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vero-asean.com/the-rise-of-the-art-toy-tribe-in-southeast-asia/

  13. The Rise and Evolution of Labubu: How Ugly-Cute Conquered the World - Kfriday,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kfriday.net/posts/744

  14. Shopping: Labubus, Jellycats and Crybaby: Why are toys going viral in 2025?,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insighttrendsworld.com/post/shopping-labubus-jellycats-and-crybaby-why-are-toys-going-viral-in-2025

  15. What Brands Can Learn from the Labubu Fad | by Richard Yao | IPG Media Lab - Medium,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medium.com/ipg-media-lab/what-brands-can-learn-from-the-labubu-fad-5a0f7654c079

  16. Chinese Consumers’ Obsession With Collectible Toys Explained,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alizila.com/chinese-consumers-obsession-collectible-toys/

  17. Designer Toys in China: IP & Emotion - Double V Consulting,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doublevconsulting.com/post/designer-toys-in-china-ip-emotion

  18. Labubu and the rise of “funny-ugly” aesthetics in global youth culture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en.people.cn/n3/2025/0627/c90000-20333432.html

  19. [Opinion] Labubu and the rise of “funny-ugly” aesthetics in global youth cultur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www.koreapost.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5031

  20. The Labubu effect: How an ‘ugly-cute’ toy beat the algorithm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medianews4u.com/the-labubu-effect-how-an-ugly-cute-toy-beat-the-algorithms/

  21. Labubu - Cute or Cheesy? : r/handbags - Reddi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reddit.com/r/handbags/comments/1i5wj2d/labubu_cute_or_cheesy/

  22. What is a ‘Labubu’ and why has the $7000 bug-eyed Pop Mart toy fuelled so much hyp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m.economictimes.com/news/international/global-trends/what-is-a-labubu-and-why-has-the-7000-bug-eyed-chinese-toy-fuelled-so-much-hype/articleshow/121617923.cms

  23. The Labubu Mystery Box Strategy: A Seller’s Guide to Building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shelftrend.com/other-categories/labubu-mystery-box-strategy-sellers-guide-building-addictive-product-lines

  24. The Labubu Effect: Why We’re All Obsessed (and What Marketers Can Learn),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fabric-academy.com/insights-tools/labubu-marketing-effect-psychology-behind-viral-success

  25. How Pop Mart’s Trademark and IP Strategy Creates Global Fan Culture - Alt Legal,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altlegal.com/blog/cultural-capital-how-pop-marts-trademark-and-ip-strategy-creates-global-fan-culture/

  26. Behind the blind box boom: the global ascent of Pop Mart’s Labubu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technode.com/2025/06/05/behind-the-blind-box-boom-the-global-ascent-of-pop-marts-labubu/

  27. Labubu: How a quirky collectible became a global obsession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mashable.com/article/labubu-internet-craze-community

  28. The internet is obsessed with these ‘ugly cute’ dolls — and they’re reselling for over $300,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yahoo.com/lifestyle/internet-obsessed-ugly-cute-dolls-211042312.html

  29. Labubu: Your Ultimate Guide - Blippo,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blippo.com/blogs/characters/labubu

  30. Labubus out of the blind box as resale scalpers join hunt - Shanghai Daily,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shine.cn/news/in-focus/2506153618/

  31. The rise of Labubunomics: How merchants and marketplaces are cashing in on the viral Pop Mart toy - Modern Retail,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modernretail.co/marketing/the-rise-of-labubunomics-how-merchants-and-marketplaces-are-cashing-in-on-the-viral-pop-mart-toy/

  32. Labubu Branding for Million Dollars - The Brand Strategy Lab,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thebrandstrategylab.com/blog/labubu-branding-strategy-from-million-dollar-collectible/

  33. Decoding the rise of China’s collectible toys market - Daxue Consulting,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daxueconsulting.com/china-collectible-toys-market/

  34. Why everyone is obsessed with Labubu and where to find these collectibles in Minnesot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startribune.com/why-everyone-is-obsessed-with-labubu-and-where-to-find-these-collectibles-in-minnesota/601380207

  35. Labubu Explainer 2025 | The Strategist - New York Magazin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nymag.com/strategist/article/labubu-explainer-2025.html

  36. Has Labubu’s Hype Peaked Here What The Data Say And Where It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greyjournal.net/hustle/finance/has-labubus-hype-peaked-here-what-the-data-say-and-where-it-is-likely-to-go-next/

  37. Meet Labubu, the wildly collectible doll that’s causing a worldwide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globalnews.ca/news/11259457/labubu-doll-craze/

  38. Monsters and memes: Labubu dolls ride Chinese soft-power wav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hongkongfp.com/2025/06/28/monsters-and-memes-labubu-dolls-ride-chinese-soft-power-wave/

  39. MOLLY | Blind Box - POP MART (United State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popmart.com/us/collection/5/molly

  40. Our Designers – POP MART AUSTRALI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au.popmart.com/pages/our-designers

  41. Pop Mart: how millennial entrepreneur Wang Ning became a billionaire selling US$9 mystery Molly dolls from vending machines across Chin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scmp.com/magazines/style/celebrity/article/3121164/pop-mart-how-millennial-entrepreneur-wang-ning-became

  42. POP MART IP Introduction: MOLLY | The most profitable IP character - TOYLAND,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toylandhk.com/en-int/blogs/news/pop-mart-ip-%E4%BB%8B%E7%B4%B9-molly-%E6%9C%80%E8%B3%BA%E9%8C%A2ip%E8%A7%92%E8%89%B2

  43. MOLLY Forest Queen created by Kenny Wong - Tramp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trampt.com/item/molly-forest-queen-kenny-wong-molly-gGdQNYnu4OBuyj

  44. Collect Them All: Six Most Popular POP MART Characters - The Beat Asi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thebeat.asia/vibe/pop-culture/pop-mart-favorite-figures

  45. 9 blind box series crafted by Asian designers that are as cute as Labubu - Tatler Asi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tatlerasia.com/lifestyle/entertainment/get-to-know-the-most-popular-blind-box-series

  46. Explore Skullpanda designers: from art genius to fashion toy design ma - TOYLAND,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toylandhk.com/en-int/blogs/news/%E6%8E%A2%E7%B4%A2-skullpanda-%E8%A8%AD%E8%A8%88%E5%B8%AB-%E5%BE%9E%E7%BE%8E%E8%A1%93%E5%A4%A9%E6%89%8D%E5%88%B0%E6%BD%AE%E6%B5%81%E7%8E%A9%E5%85%B7%E8%A8%AD%E8%A8%88%E5%A4%A7%E5%B8%AB

  47. Revealing the “fever” called Skull Panda among young people - MyKingdom,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mykingdom.com.vn/en/blogs/vong-quanh-the-gioi/skull-panda

  48. Skullpanda Blind Boxes: A Comprehensive Guide for Collectors - Fig Palac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figpalace.com/blogs/guide/popmart-skullpanda-guide

  49. Skullpanda: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Popmart’s Most Stylish I - VALOR HYP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valorhype.com.au/blogs/figures-n-toys/skullpanda-everything-you-need-to-know-about-popmart-s-most-stylish-icon

  50. Skullpanda: ศิลปะและการเดินทางในโลกคู่ขนาน - Lemon8,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lemon8-app.com/@mfkoemfk/7292249419133780481?region=us

  51. Skullpanda collectors: what drew you in? : r/PopMartCollectors - Reddi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reddit.com/r/PopMartCollectors/comments/1kv6j79/skullpanda_collectors_what_drew_you_in/

  52. figures and plush..? - new to popmart : r/PopMartCollectors - Reddi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reddit.com/r/PopMartCollectors/comments/1iait6j/figures_and_plush_new_to_popmart/

  53. What Marketers Can Learn from the Labubu Craze - Meltwater,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meltwater.com/en/blog/labubu

  54. Pop Mart shares extend rally as revenue more than doubled in 2024, driven by IP operation and globalisation strategy - The Young Reporter,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tyr-jour.hkbu.edu.hk/2025/03/27/pop-mart-shares-extend-rally-as-revenue-more-than-doubled-in-2024-driven-by-ip-operation-and-globalisation-strategy/

  55. Pop Mart 2024–2025 Financial Deep Dive: How Labubu Powered Explosive Growth,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iweaver.ai/blog/how-labubu-powered-explosive-growth/

  56. Pop Mart’s global push pays off as revenue doubles in 2024 - KrASI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kr-asia.com/pop-marts-global-push-pays-off-as-revenue-doubles-in-2024

  57. POP MART Releases 2024 Financials: Revenue Surpasses 13 Billion RMB, Net Profit Reaches New Peak - PR Newswir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pop-mart-releases-2024-financials-revenue-surpasses-13-billion-rmb-net-profit-reaches-new-peak-302412989.html

  58. POP MART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 HKEXnew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1.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25/0326/2025032600227.pdf

  59. www.ainvest.com,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ainvest.com/news/pop-mart-explosive-q1-growth-global-toy-empire-motion-2504/#:~:text=The%20global%20collectibles%20market%20is,%2Dsharp%20IP%2Ddriven%20strategy.

  60. Pop Mart’s Explosive Q1 Growth: A Global Toy Empire in Motion - AInves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ainvest.com/news/pop-mart-explosive-q1-growth-global-toy-empire-motion-2504/

  61. Chinese toy maker Pop Mart sees explosive overseas growth, Q1 revenue up over 165%,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technode.com/2025/04/24/chinese-toy-maker-pop-mart-sees-explosive-overseas-growth-q1-revenue-up-over-165/

  62. MoonFox Data Releases New Report: Pop Mart’s Emotional Consumption Model Drives Global Expansion and Record Growth - GlobeNewswir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5/06/02/3091626/0/en/MoonFox-Data-Releases-New-Report-Pop-Mart-s-Emotional-Consumption-Model-Drives-Global-Expansion-and-Record-Growth.html

  63. The Labubu Effect: How POP MART Is Revolutionizing Consumer Engagement and Creating Collaboration Opportunities - Sparkle Insight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sparkleinsights.com/the-labubu-effect-how-pop-mart-is-revolutionizing-consumer-engagement-and-creating-collaboration-opportunities/

  64. Pop Mart Stock: What’s Fueling Its 600% Rise? | EBC Financial Group, 访问时间为 七月 5, 2025, https://www.ebc.com/forex/pop-mart-stock-what-s-fueling-its--rise

旧文章 > < 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