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
深度解读互联网游戏障碍(IGD),如何避免或者治疗?
互联网游戏障碍:一份全面的临床与治疗综述
I. 定义互联网游戏障碍:一个充满争议的临床领域
本章节旨在为互联网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建立基础性理解,追溯其被正式承认的过程,并详细阐述全球主要卫生机构的官方诊断标准。同时,本章也将引入围绕该诊断的核心争议,为后续的深入讨论奠定基础。
A. 一种新诊断的出现:从问题性使用到临床疾病
多年以来,过度游戏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其他潜在问题的症状,例如抑郁或焦虑 ¹。然而,随着证据的不断积累和临床需求的日益增长,医学界和精神卫生领域开始转变观念,逐渐认识到它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²。在此期间,诸如“视频游戏成瘾”(video game addiction)、“电脑游戏依赖”(computer game playing dependence)和“问题性网络游戏”(problematic online gaming)等术语层出不穷,这反映出学界和临床实践中对于一个统一、标准化定义的迫切需求 ⁵。
B. 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ICD-11中的游戏障碍(GD)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中,正式将“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 GD)纳入“由成瘾行为导致的障碍”章节,编码为6C51 ⁶。ICD是全球范围内用于识别健康趋势、进行数据统计以及报告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国际标准,因此,将游戏障碍纳入其中,是各国在规划公共卫生策略和监测疾病趋势时的重要考量,标志着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正式的临床地位 ⁶。
核心诊断标准(ICD-11)
根据ICD-11的定义,游戏障碍是一种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模式(包括“数字游戏”或“视频游戏”,可在线或离线进行),其特征表现为以下三点 ¹:
对游戏行为的控制力受损:个体无法控制游戏的开始、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结束或情境。
将游戏置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之上:游戏的优先级越来越高,甚至超越了其他重要活动。
尽管出现负面后果,仍持续或升级游戏行为:即使游戏已导致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出现显著损害,个体依然无法停止。
诊断阈值
为了做出诊断,该行为模式的严重程度必须足以导致“明显的痛苦或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显著损害” ⁶。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模式需要“至少持续12个月”,但如果所有诊断标准均已满足且症状严重,诊断所需的时间可以缩短 ³。
C.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立场:DSM-5中的互联网游戏障碍(IGD)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在2013年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将“互联网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列入了第三部分,作为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病症” ¹。这一决定表明,尽管IGD尚未被确立为正式的精神障碍,但APA承认其临床重要性,并鼓励学界进行更多研究,以确定其未来是否应被正式纳入诊断手册 ⁴。
提议的诊断标准(DSM-5)
DSM-5提议的诊断标准指出,IGD是一种持续且反复地使用互联网进行游戏的行为模式,导致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损害或痛苦。在12个月内,个体需满足以下九项标准中的至少五项 ¹:
沉溺(Preoccupation):完全沉迷于游戏,脑海中总是想着过去的游戏活动或期待下一次游戏。
戒断(Withdrawal):当无法游戏时,会出现烦躁、焦虑或悲伤等戒断症状。
耐受(Tolerance):需要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玩游戏才能获得同样的满足感。
失控(Loss of Control):曾多次尝试控制或停止游戏,但均以失败告终。
丧失兴趣(Loss of Interest):因游戏而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和娱乐活动失去兴趣。
持续(Continuation):即使清楚地知道游戏已引发社会心理问题,仍继续过度游戏。
欺骗(Deception):就玩游戏的时间和程度向家人、治疗师或他人撒谎。
逃避(Escape):通过游戏来逃避或缓解消极情绪,如无助、内疚或绝望感。
负面后果(Negative Consequences):因游戏而危及或失去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职业机会。
DSM-5的这些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物质使用障碍和赌博障碍的诊断框架,反映了学界的一种观点,即IGD可能激活了与成瘾物质相似的大脑奖赏通路 ²。
D. 比较分析:诊断标准的关键差异及其影响
对ICD-11和DSM-5的诊断模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在结构和理念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精神病学领域内一个根本性的张力。ICD-11的模型更为精炼,聚焦于成瘾行为的核心要素——失控、优先性和负面后果,并要求三者必须全部满足才能下诊断 ⁷。这种方法类似于一种“归类者”(lumper)的视角,将现象的核心特征整合为一个紧凑、保守的诊断标准。其优点在于特异性高,能够确保只有最典型的病例被诊断,从而减少假阳性;但缺点是可能忽略一些处于边缘或早期阶段的个体。
相比之下,DSM-5的模型则提供了一个包含九项症状的更广泛列表,仅需满足其中任意五项即可考虑诊断 ²。这是一种“分类者”(splitter)的视角,将一种现象分解为多个可观察的症状。这种方法的灵活性更高,敏感性也更强,能够捕捉到更多可能存在问题的个体。然而,它也面临着过度病理化的风险,即将一些高度投入但并未真正成瘾的玩家,或其行为主要是由其他精神健康问题(如使用游戏来“逃避”抑郁情绪)驱动的个体也纳入诊断范围 ¹。例如,有研究指出,DSM-5中的“欺骗”和“逃避”标准相比于“持续”和“负面后果”等核心标准,其诊断准确性较低 ¹⁸。
这种诊断模型上的张力直接影响了研究和临床实践。采用不同标准的研究可能会得出差异巨大的患病率数据,从而在公共卫生层面造成困惑。这也凸显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诊断标准的必要性,以便于进行跨文化比较和制定一致的干预策略。
一个值得注意的共同点是,两个诊断系统都包含了“12个月”的时间标准 ⁵。这一标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守门员”,旨在防止将短暂、高强度的游戏行为(例如在假期或新游戏发布后)误诊为一种慢性的、病理性的障碍。然而,ICD-11明确允许在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缩短这一时间要求 ⁷,这体现了临床上的灵活性。这种设计承认,一些急性、快速发作的病例同样具有严重的破坏性,需要立即的临床关注,等待一年时间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门槛,构建了一个更为平衡和实用的诊断工具。
[TABLE]
E. 持续的辩论:是过度病理化还是承认一种合法疾病?
将游戏障碍正式列为一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游戏产业界的代表联合发表声明,认为WHO的决定是草率的,缺乏客观研究支持,并强烈敦促其撤销该决定 ³。一些研究者,如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的安德鲁·普日比尔斯基(Andrew Przybylski)博士,也认为将数字游戏病理化的举动为时过早,可能会对数百万健康玩家产生污名化效应 ³。
然而,支持方则认为,这一决定是基于对现有证据的系统回顾和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地域专家的共识 ⁶。他们指出,世界各地早已存在针对这类问题的治疗项目,正式命名有助于提高卫生专业人员对该疾病风险的关注,并推动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⁹。
这场辩论的核心在于一个根本性问题:IGD究竟是一种原发性障碍,还是一种潜在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ADHD)的继发性表现?¹。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治疗具有深远影响——如果它是原发性障碍,治疗应直接针对游戏行为本身;如果它是继发性症状,那么治疗的重点则应放在解决其背后的根本性精神健康问题上。这场辩论至今仍在继续,凸显了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精神医学领域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II. IGD的多因素病因学:风险因素的综合分析
本章节旨在解构导致互联网游戏障碍(IGD)发展的复杂因素网络。它将超越简单的原因罗列,深入探讨个体心理、社会环境、发展阶段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A. 心理脆弱性:抑郁、焦虑与共病的角色
大量研究证实,IGD常常与其他精神健康问题同时出现,即存在高度的共病现象 ²。其中,
抑郁、焦虑、社交恐惧/焦虑以及强迫症症状与IGD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 ²³。
这种关系通常是双向或相互作用的。一方面,预先存在的抑郁或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会驱使个体将游戏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痛苦的手段 ²³。DSM-5的诊断标准中,“逃避”被列为一项重要症状,指的是个体利用游戏来缓解压力、内疚或无助感等负面情绪 ¹⁵。另一方面,IGD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如学业失败、社交孤立和家庭冲突,又会反过来加剧个体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²³。临床研究发现,被诊断为IGD的个体中,患有重度抑郁症和社交焦虑症的比例显著更高 ²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另一个重要的共病。ADHD的核心症状,如冲动控制困难和注意力不集中,是IGD的强有力预测因子 ¹⁶。对于患有ADHD的个体来说,游戏的即时反馈和高强度刺激可能提供了一种短暂的、有吸引力的专注体验,从而使其更容易陷入过度游戏。
B. 人格与气质:冲动性、低自尊与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
除了共病精神障碍,特定的人格特质也构成了IGD的重要风险因素。
冲动性:这是跨越多项研究都被反复验证的核心风险因素 ²⁸。冲动性表现为一种在行动前很少或根本不考虑后果的倾向 ³⁰。高冲动性的个体不仅更难控制自己的游戏行为,还常常在人际关系中遭遇更多困难,而糟糕的人际关系又可能进一步引发抑郁,从而增加IGD的风险 ²²。
攻击性:研究发现,攻击性与IGD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²⁹。许多游戏的设计本身就包含了攻击性行为,并对此类行为给予奖励,这可能为具有攻击倾向的个体提供了一个表达和强化的平台,从而增加了成瘾的可能性 ³²。
低自尊与适应不良认知:自尊心较低的个体可能过度依赖游戏来满足其对能力感和社交接纳的需求 ²⁸。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挫败的他们,可能会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成就感和认可,并逐渐将自我价值与游戏中的虚拟身份和成就挂钩 ³⁴。这种认知模式是适应不良的,因为它将自尊建立在一个不稳定的虚拟基础上。
应对方式:问题性玩家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往往倾向于采用功能失调的应对策略,如自我指责、否认现实和行为退缩,而较少使用如积极规划和主动解决问题等建设性策略 ³⁵。在这一过程中,游戏本身就成了他们逃避现实问题的主要但适应不良的应对机制 ²⁷。
许多风险因素最终都汇集于“逃避”这一动机上。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例如,一个患有社交焦虑的人 ²⁷,在现实社交中感到痛苦;一个家庭关系紧张的人 ³⁶,在家中备感压力;一个抑郁的人,则持续被负面情绪困扰 ²⁵。游戏为所有这些负面状态提供了一个高效、易得且即时的
逃避出口。虚拟世界提供了现实生活中所缺乏的控制感、能力感和可预测的社交互动。因此,“逃避”不仅仅是一个症状,更是连接潜在心理痛苦与过度游戏行为的核心机制。这也意味着,有效的治疗必须深入探究个体“为何逃避”,而不仅仅是制止其游戏行为。
C. 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亲子互动与同伴影响
个体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和同伴,对IGD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家庭因素:这是最为关键的领域之一。质量较差的亲子关系(如缺乏温暖、冲突频繁)与更严重的问题性游戏行为显著相关 ³⁷。在一个充满压力和冲突的功能失调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个体,更容易将虚拟世界当作寻求庇护和控制感的避难所 ³⁶。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监控不足是IGD的预测因素之一。然而,这种关系是复杂的。过于严厉和限制性的监控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会加剧亲子冲突,还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其更渴望游戏 ³⁷。有效的监控应基于开放的沟通和共同制定的规则 ³⁹。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父子关系在预防IGD方面扮演着尤为重要的保护性角色 ³⁹。
同伴影响:同伴压力和归属感是强大的社会驱动力。为了与朋友保持同步、参与团队活动(如公会、团队副本)或在同伴中获得认可,个体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投入过多的时间进行游戏 ³²。对于那些存在社交焦虑的个体而言,游戏内的社交互动甚至可能成为现实世界友谊的替代品 ³⁵。
亲子关系在IGD的预防中是一把双刃剑。最初的观察表明,不良的亲子关系和监控不足是风险因素,这似乎指向一个简单的因果链:不良教养导致IGD ³⁷。然而,更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双向、甚至是恶性的循环。首先,过度游戏本身会
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³⁸。其次,当父母发现问题后,他们的反应可能是无效的:过于严厉的限制会加剧冲突 ³⁷,而彻底的放任(可能是由于精疲力竭或无奈)则意味着监控的缺失 ³⁹。这两种反应都会使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从而将青少年更深地推向虚拟世界的怀抱。这个循环揭示了,单纯地告诫父母“加强监控”是远远不够的。干预的重点必须放在改善
关系质量和沟通方式上,通过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来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D. 发展的视角:为何青少年和年轻人风险更高
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特别是年龄在12至20岁之间的男性,被认为是IGD最高危的人群 ¹⁶。
这种脆弱性与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青少年大脑中负责执行功能和冲动控制的前额叶皮层等区域尚未完全成熟,这使得他们对游戏所提供的即时奖励和强烈刺激更为敏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²⁹。
从心理发展角度看,青春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虚拟世界中,个体可以轻松地构建和扮演一个“理想自我”,并从中获得现实世界中难以企及的成就感和认可,这对处于身份探索期的青少年极具吸引力 ⁴¹。此外,他们对同伴影响的敏感性以及对社交联系和能力感知的强烈需求,也恰好能被许多网络游戏的设计所满足 ⁴¹。
风险领域 | 具体风险因素 | 关键机制/贡献 | 数据来源 |
---|---|---|---|
心理/精神病理 | 抑郁症、焦虑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 将游戏作为逃避负面情绪的手段;ADHD相关的冲动和注意力问题增加了风险。 | ²³ |
人格/气质 | 高冲动性、低自尊、适应不良的应对策略 | 难以进行自我调节和延迟满足;通过游戏寻求现实中缺乏的能力感和价值感;使用无效策略应对生活压力。 | ²⁸ |
社会/环境 | 不良的亲子关系、父母监控不足、同伴压力 | 游戏提供了在现实中缺失的归属感和认可;缺乏有效引导和限制;为融入同伴圈子而过度游戏。 | ³⁶ |
人口统计学 | 男性、青少年/年轻成年期 | 发展中的大脑对奖励更敏感,执行控制能力较弱;处于身份认同和社交需求的高峰期。 | ¹⁶ |
III. IGD的神经生物学:游戏中的大脑
本章节将深入探讨IGD背后的“硬科学”,解释过度游戏如何从物理和功能层面改变大脑。这些神经生物学证据为将IGD归类为一种行为成瘾提供了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A. 被劫持的奖赏系统:多巴胺通路与强化循环
从根本上说,IGD与大脑的奖赏系统密切相关,其机制与物质成瘾高度相似 ²。游戏中的各种活动,特别是那些提供不可预测奖励的机制(如战利品掉落),会刺激大脑释放一种名为
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与愉悦感和动机密切相关,它的释放会产生强烈的正向强化效应,驱使个体重复游戏行为 ¹⁶。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对这种刺激可能会产生适应性,导致奖赏通路变得不那么敏感。这意味着个体需要更长时间或更强烈的游戏刺激才能获得与之前相同的愉悦感,这种现象在神经生物学上被称为耐受性,与物质成瘾中的耐受性如出一辙 ³⁴。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影像学研究为这一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GD患者大脑纹状体(奖赏回路的关键区域)中的多巴胺D2受体可用性显著降低。这种神经生物学上的改变同样在物质依赖患者中被观察到,它被认为是导致强迫性行为和失控的潜在神经机制之一 ⁴⁷。
B.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改变:来自神经影像学的洞见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先进的神经影像技术揭示了IGD患者大脑中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改变 ⁴⁷。
结构改变:多项研究报告称,IGD患者在与冲动控制、情绪调节、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大脑区域,如前额叶皮层(PFC)、前扣带皮层(ACC)和杏仁核,出现了灰质体积减少的情况 ⁴⁴。同时,连接这些关键脑区的
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和密度也发生了改变,这可能意味着大脑内部信息传递的效率受到了影响 ⁴⁴。功能改变:在**线索反应(cue-reactivity)**实验中,当向IGD患者展示与游戏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线索时,他们大脑中与奖赏处理(如纹状体)和渴求(craving)相关的区域会表现出异常强烈的激活 ⁴⁴。这种大脑反应模式与药物成瘾者在面对毒品线索时所表现出的反应高度一致 ⁴。
静息态功能连接:即使在没有执行特定任务的静息状态下,IGD患者大脑网络内的功能连接也表现出异常。研究发现,负责认知控制、执行功能、动机和奖赏的脑网络功能连接性降低 ⁴⁷。这表明,大脑各关键区域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受到了损害,使得个体更难调节自身行为。
虽然IGD与物质成瘾在神经生物学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一个重要的细微差别在于,过度游戏作为一种主动、复杂的行为,还会激活许多与认知、运动和感觉功能相关的脑区,而这些脑区在其他类型的成瘾中通常不被直接涉及 ⁴⁷。与被动地摄入一种化学物质不同,游戏需要持续的、高强度的手眼协调、空间推理、问题解决和快速信息处理。这暗示了IGD对大脑的影响可能比其他成瘾更为广泛和复杂。它不仅仅是奖赏回路的失调,更是一个深度学习和高度刺激的“视听-运动-认知”循环的固化。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戒除游戏如此困难——它不仅要对抗对“快感”的渴求,还要打破一个根深蒂固、遍布大脑多个系统的复杂行为习惯。这也对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预措施可能不仅需要管理渴求,还需要帮助患者重新训练基本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C. 受损的执行功能:对冲动控制和决策能力的影响
上述神经生物学改变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执行功能的受损。执行功能是一系列高级认知过程的总称,包括反应抑制、决策制定和冲动控制等,它们对于目标导向的行为至关重要 ⁴⁴。
研究显示,IGD患者大脑中负责冲动控制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活动减弱 ⁴⁵。这从神经层面上解释了为什么他们难以抵抗玩游戏的冲动。他们的决策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更倾向于选择能够立即获得的、较小的奖励,而忽视需要等待的、更丰厚的长期回报。这种**延迟折扣(delay discounting)**的异常是成瘾行为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并在多种决策任务中得到了验证 ⁴⁷。
D. 与物质使用障碍的相似性:共同的神经生物学特征
贯穿整个神经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主题是,IGD在很大程度上与物质使用障碍共享着相同的神经生物学特征 ²。
从多巴胺奖赏系统的失调,到前额叶皮层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再到冲动控制的减弱和线索反应模式的异常,所有这些证据共同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论证:IGD并非仅仅是一个“坏习惯”,而是一种具有明确生物学基础的行为成瘾。正是这种共同的神经生物学特征,成为APA将IGD与赌博障碍一同列入DSM-5“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部分的主要依据 ²。
然而,大脑的改变既可能是成瘾的结果,也可能是其原因,这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使问题变得复杂。影像学研究显示了IGD患者大脑的差异,但无法完全断定是游戏导致了这些改变,还是预先存在的神经生物学脆弱性(如ADHD患者常见的前额叶功能发育不足)使个体更容易发展为IGD ⁴⁹。研究本身也提醒我们,组间差异不等于因果关系 ⁵¹。最可能的情况是,这是一个双向的、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先天的脆弱性使个体更容易沉迷游戏,而过度的游戏行为又进一步改变甚至“损害”了那些本已脆弱的大脑回路,从而加深了成瘾。这一观点对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启示:预防应关注并支持那些具有神经发育脆弱性的个体;治疗则需认识到,一些患者可能面临着更艰巨的“生物学之战”。但这也带来了希望:既然大脑具有可塑性,能够向坏的方向改变,那么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新的行为模式,它也同样可以被“重塑”回更健康的状态。
IV. 成瘾的机制:游戏设计如何助长强迫行为
本章节将焦点从玩家转移到游戏本身,分析那些被刻意用于最大化玩家参与度、留存率和消费的特定设计特性及心理学原理。这为理解用户脆弱性(第二、三节)如何演变为临床障碍(第一节)架起了桥梁。
A. 说服性设计与注意力经济
现代电子游戏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娱乐产品范畴,它们是**说服性设计(persuasive design)**的精密产物,其核心目标是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尽可能长时间地捕获和维持用户的注意力 ³⁴。这些设计技术旨在通过触发用户的行为、认知和心理社交机制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从而提高用户粘性和商业变现能力 ³⁴。虽然这些设计原则本身并非全然恶意,但它们所利用的心理机制,恰恰与驱动成瘾行为的机制高度重叠 ³⁴。
B. 强化的力量:可变奖励时间表与战利品箱
操作性条件反射:游戏设计大量运用了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 ⁵³。其中,最强大的工具莫过于
可变比率强化(variable-ratio reinforcement schedule),即奖励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发放 ³⁴。这正是让老虎机等赌博形式极易令人上瘾的核心机制。奖励的不可预测性极大地激发了玩家的期待感,并刺激多巴胺的释放,相比于可预测的奖励,它能带来更高、更持久的参与度 ⁴⁶。战利品箱(Loot Boxes)与随机购买:这是可变比率强化的直接体现。玩家通过支付真实货币或游戏内货币,来换取一次随机获得珍贵虚拟物品的机会 ⁵⁴。其中,“差一点就中大奖”(near miss)的体验尤其能够强烈刺激玩家重复购买 ⁵⁴。这些机制被研究者明确归类为“类赌博特征”,并被证实与游戏障碍(GD)密切相关 ⁵⁴。
C. 营造社交义务:公会、团队副本与多人互动动态
社交功能:这是驱动问题性游戏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 ⁵⁴。游戏通过建立公会、战队等强大的社交结构,将个体玩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⁵⁴。
合作与同伴压力:在许多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中,完成高难度的任务(如团队副本)必须依靠团队合作。这在玩家之间建立了一种强烈的承诺感和责任感,迫使他们为了不让队友失望而在特定时间上线并长时间游戏 ³⁴。
竞争与地位:排行榜、段位系统和公开展示的成就系统,精准地利用了人类对社会地位和认可的基本需求 ³⁴。这会驱动一种永无止境的竞争循环,玩家感到有必要投入更多时间以维持或提升自己相对于同伴的排名 ³²。
D. 商业化与错失恐惧:游戏内购与限时活动的心理学
商业化模式:“免费增值”(Freemium)模式和微交易(microtransactions)被设计得尽可能“无摩擦”。例如,将信用卡与账户绑定,可将支付过程简化为一次点击,这极大地削弱了玩家的自我控制,容易导致冲动消费.¹⁵”游戏内货币”是IGD患者最常见的微交易内容之一 ⁵⁴。
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游戏通过设计每日登录奖励、限时活动和绝版道具等方式,来制造一种紧迫感和“错失恐惧” ⁴⁶。这种设计鼓励玩家养成频繁、习惯性的登录行为,并因担心“落后”或“错过”而产生焦虑,从而强化了持续的、往往是强迫性的游戏行为 ⁴⁶。
这些精心设计的机制并非偶然,它们是行为心理学在数字产品设计中的复杂应用,其目的在于从玩家身上榨取两种核心资源:时间和金钱。整个游戏环境可以被看作一个精密的“数字斯金纳箱”。它通过可变比率的奖励(战利品、经验值、社会地位)来强化特定行为(游戏、登录、消费),通过社交压力(公会、排行榜)施加额外的强化或惩罚,并通过FOMO机制为“不参与”行为设置了机会成本。这种设计模式利用已知的心理脆弱性来塑造玩家行为,以实现开发者的商业目标(用户留存和盈利)。这也引发了深刻的伦理乃至法律问题:当一个产品被有意设计得可能致瘾时,其造成的伤害责任应由谁来承担?这一点与现实中针对游戏公司提起的诉讼直接相关 ³²。
这些设计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们高效地满足了人类基本心理需求。根据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人类有三大核心心理需求:自主感(Autonomy)、能力感(Competence)和归属感(Relatedness) ⁵⁶。游戏设计完美地迎合了这三点:
能力感通过升级、技能树和排行榜等提供持续、可量化的成长反馈 ⁴¹;
自主感通过角色定制、开放世界探索等给予玩家选择和控制的体验 ⁵⁴;
归属感则通过公会、团队和聊天系统提供社交联系和集体认同 ³⁴。因此,游戏不仅仅是“好玩”,它们是强大的“需求满足机器”。对于一个在现实中学业受挫、家庭中感到无力、社交上感到孤立的青少年而言,游戏提供了一个能够即时、高效地满足所有这些核心需求的完美世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简单地告诫某人“别玩了”往往是无效的,因为这种行为正在满足其深层的心理需求。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必须着眼于帮助个体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满足其能力、自主和归属感需求的健康替代方案。
V. 连锁反应:评估IGD的全方位影响
本章节将详细记录IGD所带来的具体、负面的后果,以此阐明为何它被视为一种需要临床关注的障碍。重点将围绕其核心诊断标准之一——“显著功能损害”,展示该障碍如何渗透并破坏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
A. 功能损害:学业、职业与社交表现的下降
这是IGD的核心诊断特征之一。当游戏成为生活的首要任务时,个体在其他重要领域的责任和表现便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¹⁴。
学业与职业:由于投入大量时间于游戏中,IGD患者的学业或职业功能会受到严重威胁 ⁴。具体表现为成绩下滑、学业失败、旷工、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失业 ⁵。研究显示,高达89%至100%被诊断为IGD或GD的个体,在这些功能领域都存在损害 ²⁰。
社交功能:过度游戏直接导致了社交孤立。花在虚拟世界的时间越多,与现实生活中的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就越少 ¹⁴。这不仅可能导致重要人际关系的破裂,还会使个体的社交技能退化,加剧孤独感 ³²。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社交适应能力与IGD呈负相关 ⁵⁷。
B. 身体健康后果:久坐、睡眠紊乱与营养问题
IGD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久坐的生活方式:长时间的游戏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久坐行为,它显著增加了肥胖、心血管代谢疾病和各类肌肉骨骼问题的风险 ⁶⁰。
肌肉骨骼问题:重复性劳损在玩家中十分常见,包括俗称的“玩家手”(腕管综合征)、“游戏拇指”(腱鞘炎),以及因长期不良坐姿导致的慢性颈部和背部疼痛 ³²。
睡眠紊乱:游戏行为常常严重干扰正常的睡眠模式,导致失眠、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睡眠质量下降 ⁵⁹。其原因包括深夜游戏、游戏内容的高度刺激性以及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⁶⁵。
其他身体问题:其他常见的身体后果还包括个人卫生状况下降、视力问题(如眼疲劳、干眼症)、头痛以及因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营养不良 ³¹。
C. 心理健康恶化:共病问题的加剧
如第二节所述,IGD与多种精神健康障碍存在强烈的双向关系 ²³。过度游戏不仅可能是由这些问题引发的,也会反过来加剧这些问题。
抑郁与焦虑:IGD会显著恶化抑郁、焦虑和社交恐惧的症状 ²⁴。由游戏导致的社交孤立和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感,会形成一个负面反馈循环,使抑郁情绪愈发严重 ²⁵。
攻击性与易怒:情绪失控,特别是被称为“游戏狂怒”(gamer rage)的现象,在IGD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在游戏受挫、被中断或戒断期间,个体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和易怒情绪 ¹。
D. 人际与家庭冲突:对关系的侵蚀
IGD是家庭内部冲突的一个主要导火索 ³⁷。围绕游戏时间的争吵、对家庭责任的忽视以及个体从家庭生活中的退缩,是许多受影响家庭的共同写照。
欺骗行为——即对游戏时长撒谎——是DSM-5的一项关键诊断标准,也是破坏患者与家人、治疗师之间信任的主要原因 ²。最终,这种障碍可能导致个体与伴侣、朋友和家人等重要关系的严重受损乃至彻底破裂 ⁵。
在诊断中,“功能损害”是区分热情爱好与临床障碍的决定性因素。许多人长时间玩游戏而没有负面影响,游戏产业和一些批评者也常以这些“健康玩家”为例 ³。然而,WHO和APA的诊断标准都明确要求存在“显著损害”或“具有临床意义的损害或痛苦” ²。研究一致表明,被诊断的个体确实遭受了切实的伤害:学业失败、失业、健康问题和关系破裂 ³⁵。因此,诊断的关键并非游戏时长,而是其对个体整体功能的
负面影响。一个每周游戏30小时但学业优良、社交健康的学生没有IGD;而一个每周游戏15小时但因此挂科、失去朋友、睡眠不足的学生则可能患有IGD。理解这一点对于避免将高投入但无害的游戏行为过度病理化至关重要。
此外,IGD的各种负面影响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向下的螺旋”。这个过程可以这样理解:(A) 过度游戏导致睡眠不足 ⁶⁶;(B) 睡眠不足损害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导致学业或工作表现下降 ⁶⁰;(C) 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感引发压力和抑郁情绪 ²⁵;(D) 抑郁和压力使得游戏所提供的“逃避”功能更具吸引力,从而导致
更多的游戏行为 ²⁷;(E) 更多的游戏行为又加剧了社交孤立和家庭冲突 ³⁷。这个循环不断重复、加深,将个体困在其中。这解释了为何IGD患者若无外界干预,很难自行摆脱困境,因为他们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案(游戏),恰恰是问题的根源。因此,有效的治疗必须是整体性的,需要同时处理游戏行为、睡眠卫生、学业/职业支持、社交技能和家庭沟通等多个方面。
VI. 预防策略:在个人、家庭和社区中建立复原力
本章节将从问题识别转向主动解决方案,提供一个多层次的预防框架。有效的策略必须在个人、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层面同时展开。
A. 个人预防:培养健康的游戏习惯与时间管理
自我觉察:预防的第一步是能够识别问题性游戏的早期迹象,例如开始忽视日常责任,或在不玩游戏时感到烦躁不安 ⁶⁷。
时间管理:设定严格的游戏时间限制是核心策略之一 ⁶⁷。可以通过使用计时器、闹钟或专门的屏幕时间管理应用来实现 ⁶⁸。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6岁以上儿童在校日的游戏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以内,非在校日则为2小时以内 ⁷¹。
建立平衡的日程:应将游戏视为一种奖励,在完成学业、家务等责任之后进行 ⁷⁰。个人应制定一个平衡的日常时间表,确保游戏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而非中心活动 ⁶⁷。
环境控制:将游戏设备移出卧室是一项关键建议,这有助于防止深夜游戏,保护睡眠质量 ⁶⁹。将游戏活动限制在家庭公共区域,也有利于父母的监督和互动 ⁷⁴。
B. 替代的力量:发展充实的爱好与兴趣
满足内在需求:预防的关键在于寻找能够提供与游戏相似的成就感、社交联系和乐趣的替代活动 ⁶⁷。这直接对应并满足了第四节中提到的、游戏所迎合的那些基本心理需求。
分类发展爱好:可以根据游戏满足的不同需求来系统地寻找替代爱好 ⁷⁶:
智力/创造型:棋盘游戏、桌面角色扮演游戏(TRPG)、学习编程、3D建模、阅读、学习乐器等 ⁷⁷。这些活动提供挑战、技能发展和丰富的叙事体验。
身体/户外型:武术、各类体育运动、攀岩、远足、健身训练等 ⁷⁷。这些活动提供身体锻炼、压力释放和真实的成就感。
社交/社区型:参加志愿者活动、加入俱乐部、参与公共演讲、团队运动等 ⁷⁶。这些活动有助于建立现实世界中的社交技能和人际联系。
游戏化自我提升:一种新颖的策略是将游戏化(Gamification)的理念应用于现实生活,例如将日常任务视为“每日任务”或“成就”,以增强完成的动力 ⁸¹。
C. 家庭预防:父母监控、沟通与支持的关键作用
父母的参与:基于家庭的干预至关重要 ⁴⁰。父母应与孩子就游戏问题保持开放的对话,对孩子的游戏表现出兴趣,并共同探讨网络安全问题 ⁴⁰。
有效的监控与规则制定:这不仅仅是限制。更有效的方法是与孩子合作,共同创建一个家庭媒体使用计划(Family Media Plan) ⁷⁴。父母应查阅游戏分级信息(如ESRB),确保游戏内容适合孩子的年龄 ⁷¹。制定的规则应该是清晰、一致的,并附有现实的后果 ⁷¹。
培养亲子关系:正如第二节所强调的,积极、温暖的亲子关系是关键的保护因素 ³⁷。家庭治疗的原则表明,专注于改善家庭凝聚力和沟通,比仅仅关注游戏行为本身更为有效 ³⁹。
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必须以身作则,示范健康的屏幕使用习惯 ⁶²。
D. 学校与社区干预:教育、意识提升与支持系统
校园项目:学校是预防工作的重要场所。可以开展同伴互助项目、技能提升课程(如媒体素养、自我反思能力)以及关于网络成瘾风险的宣传教育活动 ⁸⁵。校园心理学家、辅导员等专业人士,在识别高危学生和为家庭提供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⁶¹。
社区意识:许多组织为家长、教育者和预防专家提供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游戏世界,并指导年轻人建立健康的界限 ⁸⁶。一些公共卫生项目,如“改变游戏”(Change the Game),旨在普及相关知识,推广低风险的游戏习惯 ⁸⁶。
一个简单化的预防模型侧重于减少或消除游戏(“挤出”)。然而,一个更成熟、更有效的模型,正如AAP和替代爱好逻辑所建议的,是专注于用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来填充一个人的生活,使游戏自然而然地占据一个更小、更健康的位置(“挤入”)。仅仅通过限制来制造一个时间的真空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个真空很快会被无聊感填满,而无聊正是驱动过度游戏的主要原因之一 ⁷⁶。必须主动地用能够满足需求的替代活动来填充这个时间。因此,最成功的预防策略是建设性的,而非仅仅是限制性的。对话的重点应该从“你必须少玩游戏”转向“我们还能做哪些很酷的事情来提升你的技能、结交朋友并且获得乐趣?”
此外,家庭预防的一个主要障碍在于父母和青少年对问题严重性的看法存在巨大差异。一项研究惊人地发现,在治疗初期,父母认为孩子的游戏问题非常严重,而青少年自己则认为问题很小 ⁸⁸。这种认知错位是根本性的冲突来源。如果父母视之为危机,而孩子视之为爱好,那么父母的任何干预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不合理的控制和压迫,从而引发抵抗和冲突,进一步恶化亲子关系,这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因素 ³⁷。因此,任何家庭干预的第一步,都不应是制定规则,而是努力建立对问题的
共同理解。没有这个基础,所有努力都可能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这凸显了以沟通和心理教育为核心的家庭干预的必要性,其目标是让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应对问题,而不是让他们彼此对立。
VII. 康复之路:IGD的综合治疗指南
本最后一部分将深入回顾针对已发展为IGD的个体的循证治疗模式。内容将涵盖从基础心理治疗方法到新兴和辅助性疗法,为寻求康复的个体、家庭及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份全面的指南。
A. 基础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及其应用
核心原则: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治疗IGD最常用且研究最充分的心理干预手段 ⁸⁹。其基本原理是,功能失调的认知(思想)和适应不良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 ⁹³。治疗的核心在于识别并挑战与游戏相关的扭曲认知(
认知重构),并学习和建立新的、更健康的应对技巧和行为模式(行为矫正) ⁹⁴。有效性:大量研究证实,CBT在减轻IGD症状、减少游戏时间以及改善焦虑、抑郁等共病症状方面非常有效 ⁸⁹。
CBT治疗方案/手册:一个典型的针对IGD的CBT项目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⁸⁹:
心理教育:帮助患者理解成瘾的本质和IGD的形成机制。
功能分析与自我监控:通过日志或日记,记录游戏行为、触发因素、相关想法及后果。
认知重构:识别并挑战非理性信念,如“我只有通过游戏才能放松”。
应对技巧训练:学习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行为矫正:设定减少游戏的目标,并积极发展替代活动。
复发预防:识别高风险情境,并制定应对计划。
B. 系统性康复:家庭治疗的效用
理论基础:鉴于家庭因素在IG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家庭为单位的干预是一种合乎逻辑且有效的方法 ⁸⁴。这种方法将问题置于整个家庭系统中进行考量,而非仅仅聚焦于个体 ¹⁰¹。
有效性:家庭治疗,特别是多维家庭治疗(Multidimensional Family Therapy, MDFT),已被证明能有效减轻青少年的IGD症状,并且在让家庭持续参与治疗方面优于其他方法 ⁸⁴。其作用机制在于改善家庭凝聚力、沟通模式和支持系统 ⁸⁴。将家庭治疗与其他疗法(如药物治疗)相结合,效果可能更佳 ¹⁰¹。
应用:家庭治疗的模块通常包括对父母的心理教育、练习积极的沟通技巧、冲突管理,以及合作制定家庭规则和协议 ¹⁰⁴。
C. 同伴的力量:团体治疗与支持小组
团体治疗:CBT常常以团体形式进行 ¹⁰⁶。团体治疗的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孤立感,提供来自同伴的强大支持和动力,并让成员在治疗师的引导下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 ³¹。一个相互尊重、彼此支持的团体氛围是其成功的关键 ¹⁰⁸。
12步支持小组:诸如**在线游戏玩家匿名会(On-Line Gamers Anonymous, OLGA)和游戏成瘾者匿名会(Gaming Addicts Anonymous, GAA)**等组织,为患者提供免费的、由同伴领导的支持服务。这些组织借鉴了匿名戒酒会(AA)的12步康复模型 ¹⁰⁹,通过线上或线下的会议、论坛和“辅导伙伴”(sponsorship)制度,帮助成员实现并维持对问题性游戏的戒断 ¹⁰⁹。它们同样为患者家属提供支持(如OLG-Anon) ¹⁰⁹。
D. 新兴心理疗法:正念干预与运动疗法
正念干预:基于正念的干预措施正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¹¹³。正念通过提升个体的元认知觉察力、改善情绪调节能力、促进适应性应对方式,以及降低冲动性和渴求感来发挥作用 ¹¹⁴。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正念练习能够重塑大脑的功能连接,特别是增强执行控制网络内部以及其与奖赏网络之间的连接,从而帮助个体更好地调节渴求 ¹¹⁷。
运动疗法:体育锻炼是一种极具前景的辅助治疗方法 ⁹⁸。研究表明,运动能有效降低GD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情绪 ¹¹⁸。其机制包括通过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来提升认知功能、降低压力反应,并直接对抗游戏带来的久坐生活方式 ¹¹⁸。研究还发现,无论是运动疗法还是艺术疗法,对于减轻青少年IGD症状和改善心理功能都同样有效 ¹²⁰。
E. 药物干预:药物在管理症状与共病中的角色
理论基础: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处理共病问题(如抑郁症和ADHD),并靶向成瘾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⁴⁸。
主要药物:
安非他酮(Bupropion):一种能够抑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抗抑郁药。研究显示,它能显著降低IGD的严重程度、渴求感和游戏时间,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弱前额叶皮层对游戏线索的反应有关 ⁴⁸。
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 SSRI):作为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它在减少游戏冲动和改善情绪方面显示出一些积极效果 ¹²⁵。
ADHD药物(哌甲酯、阿托西汀):当IGD与ADHD共病时使用,这些药物能同时减轻两种疾病的症状 ¹²¹。
有效性与局限性:药物治疗可使IGD症状减轻15%至51% ¹²³。然而,目前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许多研究存在偏倚风险、样本量小、缺乏地理和性别多样性等问题(例如,一篇综述中的所有研究均来自韩国,且98.6%的参与者为男性) ¹²³。药物治疗通常在与心理治疗(如CBT)相结合时效果最佳 ⁹²。
F. 制定整体性治疗计划:整合疗法以实现可持续康复
治疗IGD并非“一招鲜”。最有效的途径是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一个整合的、整体性的治疗计划。治疗文献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是,仅仅关注游戏行为本身(“是什么”)的疗法,其效果远不如那些同时处理游戏背后深层原因(“为什么”)的综合性方法。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于标准CBT,一个同时处理共病、人际技巧和家庭关系的整合性CBT项目(PIPATIC)取得了更显著的改善 ⁹⁰。同样,家庭治疗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直接作用于作为风险因素的家庭系统 ⁸⁴;药物治疗在处理明确的共病时效果最佳 ⁴⁸;而正念则致力于改善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等根本机制 ¹¹⁴。
这表明,成功的治疗方案必须是诊断性的,即首先要准确评估驱动特定个体过度游戏的主要因素,然后量身定制干预措施。一个全面的计划可能包括:用个体CBT来重塑认知和行为,用家庭治疗来修复关系和改善家庭环境,用药物治疗来管理严重的共病症状,并辅以支持小组来实现长期的稳定和康复。
此外,治疗领域的创新正朝着一个有趣的方向发展:健康地重新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像运动疗法、正念和虚拟现实疗法(VRT)等新兴疗法,它们不仅仅试图压抑对游戏奖励的渴求,而是主动地让大脑和身体参与到其他同样具有奖赏性和调节性的活动中。运动能自然释放内啡肽 ¹¹⁸,正念能重新训练大脑对渴求的反应 ¹¹⁷,而VRT则可用于在受控环境中进行暴露治疗 ⁹²。这些“行动导向”的疗法,与游戏本身作为一种“行动导向”的活动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它们为大脑提供了健康的替代方案,以获得刺激、调节情绪和练习专注。这预示着IGD治疗的未来可能在于这些更具体验性和神经调节性的疗法,特别是当它们与CBT等传统方法相结合时,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可持续性的康复路径。
干预措施 | 核心原则与机制 | 主要目标 | 证据/有效性总结 | 数据来源 |
---|---|---|---|---|
认知行为疗法 (CBT) | 识别并重构认知扭曲,矫正适应不良的行为。 | 适应不良的想法和行为。 | 证据充分,研究最广泛,能有效减轻IGD症状和共病。 | ⁸⁹ |
家庭治疗 (特别是MDFT) | 改善家庭沟通、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系统性问题。 | 功能失调的家庭动态。 | 证据日益增多,对青少年尤其有效,能改善家庭功能。 | ⁸⁴ |
药物治疗 | 治疗共病(抑郁、ADHD),调节神经递质系统(多巴胺、5-羟色胺)。 | 共病症状,神经化学失衡。 | 初步证据,作为共病的辅助治疗最有效,需更多研究。 | ¹²¹ |
正念干预 | 培养对当下体验的非评判性觉察,提升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能力。 | 情绪失调,冲动性,渴求。 | 潜力巨大,能重塑大脑功能连接,有效降低渴求感。 | ¹¹⁴ |
运动疗法 | 通过体育锻炼提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刺激,对抗久坐生活方式。 | 身体不活动,负面情绪。 | 有效的辅助疗法,能降低IGD严重程度并改善情绪。 | ⁹⁸ |
支持小组 (如OLGA, GAA) | 基于12步康复模型,提供同伴支持、经验分享和长期维持康复的社区。 | 社交孤立,维持戒断。 | 为长期康复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网络,但缺乏严格的疗效研究。 | ¹⁰⁹ |
VIII. 结论:负责任地航行于数字前沿
本报告对互联网游戏障碍(IGD)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剖析。分析表明,IGD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临床问题,其背后有着坚实的临床观察和神经生物学基础。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正式纳入ICD-11,到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DSM-5中对其进行重点关注,都标志着全球医学界对其严重性的认可。
IGD的病因并非单一,而是个体心理脆弱性(如抑郁、焦虑、冲动性)、社会环境因素(如家庭冲突、同伴压力)和精心设计的游戏机制(如可变奖励、社交义务)三者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其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损害个体的学业、职业和社交功能,还对身体健康(如睡眠、体重)和心理健康(加剧共病)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最终形成一个难以挣脱的“向下螺旋”。
然而,前景并非黯淡。预防是可能的,且有效的治疗途径是存在的。预防的关键在于构建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在个人层面,培养健康的媒体使用习惯和发展充实的替代爱好;在家庭层面,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和开放的沟通渠道;在社区和学校层面,加强教育和意识提升。
对于已经深受其害的个体,康复之路同样清晰。以认知行为疗法(CBT)为基石,结合针对家庭系统的家庭治疗、管理共病的药物干预,以及团体治疗和支持小组提供的社会支持,构成了当前主流的循证治疗框架。此外,正念和运动疗法等新兴干预措施,通过健康地重塑大脑奖赏和调节系统,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最终,应对IGD的挑战需要一种平衡的智慧:既要承认并利用游戏技术带来的益处,也要清醒地认识并管理其潜在的风险。这要求个人承担起自我管理的责任,家庭提供温暖而有力的支持,游戏产业秉持更负责任的设计伦理,而公共卫生政策则需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充足的资源。只有通过这种多方协作的努力,我们才能在享受数字时代馈赠的同时,保护好我们以及下一代的身心健康,负责任地航行于这片广阔的数字前沿。
引用的著作
Internet Gaming in DSM-5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sychiatry.org/patients-families/internet-gaming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DSM-5 and ICD-11: A Case of the Glass Half Empty or Half Full,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107956/
Gaming Addiction in ICD-11: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 Psychiatric Time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sychiatrictimes.com/view/gaming-addiction-icd-11-issues-and-implications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sychiatry.org/File%20Library/Psychiatrists/Practice/DSM/APA_DSM-5-Internet-Gaming-Disorder.pdf
The Conceptualis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DSM-5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GD-20 Test | PLOS On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10137
Addictive behaviours: Gaming disorder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who.int/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addictive-behaviours-gaming-disorder
6C51 Gaming disorder - ICD-11 MMS - Find-A-Cod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findacode.com/icd-11/code-1448597234.html
游戏障碍拟列为疾病:付诸实施需谨慎沉迷亟待重视 - 新华网,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6/26/c_1123034948.htm
Gaming disorder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who.int/standards/classifications/frequently-asked-questions/gaming-disorder
世卫组织针对《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所列的精神、行为和神经发育障碍发布新的诊断手册,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08-03-2024-new-manual-released-to-support-diagnosis-of-mental--behavioural-and-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s-added-in-icd-11
游戏障碍,这“病”咋治? - 人民日报,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9-06/04/content_1928518.htm
paper.people.com.c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9-06/04/content_1928518.htm#:~:text=%E5%9C%A8ICD%2D11%E4%B8%AD%EF%BC%8C%E2%80%9C,%E6%9C%88%E6%89%8D%E8%83%BD%E4%BD%9C%E4%B8%BA%E8%AF%8A%E6%96%AD%E4%BE%9D%E6%8D%AE%E3%80%82
遊戲成癮疾患(Gaming Disorder),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ksph.kcg.gov.tw/1/walking01-13.pdf
Understanding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MentalHealth.com,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mentalhealth.com/library/internet-gaming-disorder
How is Gaming Addiction diagnosed? Is it in the DSM-5? - Birches Health,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bircheshealth.com/resources/gaming-addiction-diagnosis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DSM-5 - Therapedia - Theraviv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theravive.com/therapedia/internet-gaming-disorder-dsm--5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DSM-5 | Psychology Today Singapor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sg/blog/here-there-and-everywhere/201407/internet-gaming-disorder-in-dsm-5
Diagnostic Contribution of the DSM-5 Criteria for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PMC,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766757/
AJP:“网络游戏成瘾”之探 - 中华医学期刊网,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medjournals.cn/journalContribute/getContributeInfo.do?bizId=4128
Validity, 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the DSM-5 and gaming disorder in the ICD-11 - PubMed,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631668/
Internet addiction | EBSCO Research Start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ebsco.com/research-starters/health-and-medicine/internet-addi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ulsivity and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Young Adults: Mediating Effect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Depression - PMC,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5877003/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children: a narrative review - MedCrave onlin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medcraveonline.com/JPCPY/internet-gaming-disorder-in-children-a-narrative-review.html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or Pathological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mdpi.com/1660-4601/15/4/668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obile Game Addiction and Depression, Social Anxiety, and Loneliness - Fronti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ublic-health/articles/10.3389/fpubh.2019.00247/full
Prevalence of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the Pandemic - MDPI,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mdpi.com/2227-9032/12/23/2471
Social anxiety and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The role of motives and metacognitions - PMC,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943663/
(PDF) Risk Factors for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Internet Gaming Characteristics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2088043_Risk_Factors_for_Internet_Gaming_Disorder_Psychological_Factors_and_Internet_Gaming_Characteristics
Impulsivity and aggression as risk factors for internet gaming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867029/
(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ulsivity and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Young Adults: Mediating Effect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Depression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3593422_The_Relationship_between_Impulsivity_and_Internet_Gaming_Disorder_in_Young_Adults_Mediating_Effects_of_Interpersonal_Relationships_and_Depression
Video Game Addiction: What It Is, Symptoms & Treatment - Cleveland Clinic,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23124-video-game-addiction
Video Game Addiction Lawsuits |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classaction.org/video-game-addiction-lawsuit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PubMed,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786896/
The Fine Line Between Persuasion and Digital Addiction - fdj united,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fdjunited.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210217thefinelinebetweenpersuasionanddigitaladdiction.pd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ideo Gaming and Psychological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sychology/articles/10.3389/fpsyg.2019.01731/full
Pathways from Family Functioning to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The Mediating Role of the Dark Triad - MDPI,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mdpi.com/2076-328X/14/8/668
Family factors in adolescent problematic Internet gaming: A systematic review,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8832184_Family_factors_in_adolescent_problematic_Internet_gaming_A_systematic_review
Family factors in adolescent problematic Internet gaming: A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5700711/
Father–Child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Parental Monitoring and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5808231/
Parent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Internet Gaming Addiction - Open Access Macedoni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oamjms.eu/index.php/mjms/article/download/7980/8199/104939
Soci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ideo Game Addiction Among Teenagers: School, Family and Peers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8958283_Social_Factors_Associated_with_Video_Game_Addiction_Among_Teenagers_School_Family_and_Peers
Soci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ideo Game Addiction Among Teenagers: School, Family and Peers | Atlantis Pres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atlantis-press.com/proceedings/ichess-21/125967112
Gaming Disorder Symptom Questionnaire: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reening Tool for ICD-11 Gaming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 Fronti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sychiatry/articles/10.3389/fpsyt.2022.848157/full
Neurob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gaming disorder: A narrative review,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accscience.com/journal/ITPS/7/4/10.36922/itps.3326
Neurobiological basis of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sights from functional MRI studies - Archives of Clinical Psychiatr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archivespsy.com/menu-script/index.php/ACF/article/download/2187/2382/4677
How Gaming Psychology Shapes Our Behavior - Sonamin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sonamine.com/blog/how-gaming-psychology-shapes-our-behavior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7366941/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Efficacy and Related Neural Effects of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sychiatryinvestigation.org/m/journal/view.php?number=1414
(PDF)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3190312_Neurobiological_mechanisms_underlying_internet_gaming_disorder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699511/
An Update Overview on Brain Imaging Studies of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Fronti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sychiatry/articles/10.3389/fpsyt.2017.00185/full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Game Rewards in Youth Addiction Care - MDPI,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mdpi.com/2078-2489/10/4/126
The Dynamics of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in Video Games: A Content Analysis - Alexandria Digital Research Librar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alexandria.ucsb.edu/downloads/2r36tx88k
Investigating gaming structur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gaming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316166/
(PDF) Game Reward Systems: Gaming Experiences and Social Meanings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8351726_Game_Reward_Systems_Gaming_Experiences_and_Social_Meanings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the four needs of the addiction - Fronti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sychiatry/articles/10.3389/fpsyt.2024.1341140/full
Journal articles: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s’ - Grafiati,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grafiati.com/en/literature-selections/internet-gaming-disorders/journal/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sight, and comparison between criteria for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9881664/
Validity, 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the DSM-5 and gaming disorder in the ICD-11 | Request PDF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6701178_Validity_functional_impairment_and_complications_related_to_Internet_gaming_disorder_in_the_DSM-5_and_gaming_disorder_in_the_ICD-11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nd its varied impacts on adolescent age group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78184453_Internet_gaming_disorder_and_its_varied_impacts_on_adolescent_age_group
Gaming Addictio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al Professionals - Cross Countr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crosscountry.com/blog/gaming-addiction-resources-for-educational-professionals
Are video games, screens another addiction? - Mayo Clinic Health System,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mayoclinichealthsystem.org/hometown-health/speaking-of-health/are-video-games-and-screens-another-addiction
The hazards of excessive screen time: Impacts on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overall well-being - PMC,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852174/
Effects of Sedentary Lifestyle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Gaming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academicmed.org/Uploads/Volume4Issue2/15.-57667-68-71.pdf
Effects of Video Game Addic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addictionhelp.com/video-game-addiction/effect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Sleep Disorders: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Treatmen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diamondrehabthailand.com/internet-addiction-and-sleep-disorders/
Combating Video Game Addiction: 13 Effective Strategies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firewatchmagazine.com/combating-video-game-addiction-13-effective-strategies/
5 Ways Stop Games - Unlock Your Potential,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olitor.uw.edu/stop-the-games
5 Ways to Stop a Gaming Addiction - Foothills at Red Oak Recover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foothillsatredoak.com/teen-recovery-blog/5-ways-on-how-to-quit-gaming-addiction/
How to maintain healthy gaming habits | headspac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headspace.org.au/explore-topics/for-young-people/gaming/
Healthy Limits on Video Games - Child Mind Institu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childmind.org/article/healthy-limits-on-video-games/
Screen Time and Children - AACAP,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aacap.org/AACAP/Families_and_Youth/Facts_for_Families/FFF-Guide/Children-And-Watching-TV-054.aspx
Digital guidelines: Promoting healthy technology use for childre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apa.org/topics/social-media-internet/technology-use-children
Video Games: Establish Your Family’s Own Rating System - HealthyChildren.org,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family-life/Media/Pages/Video-Games-Set-Your-Own-Ratings-System.aspx
Unhealthy Video Gaming: What Parents Can Do to Prevent It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family-life/Media/Pages/Unhealthy-Video-Gaming.aspx
Looking for Replacement Activities? Top Alternatives to Video Games - Game Quitt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gamequitters.com/hobby-ideas/
Hobbies To Replace Video Games | White River Academ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hiteriveracademy.com/post/hobbies-to-replace-video-games
Hobbies to Replace Video Games - YoungWonk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youngwonks.com/blog/hobbies-to-replace-video-games
Bored? Hobbies to Replace Video Games (6 Things to do Instead) | Alternative Activitie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idtech.com/blog/hobbies-to-replace-video-games
What do you recommend doing other than gaming? : r/StopGaming - Reddi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ddit.com/r/StopGaming/comments/263j7o/what_do_you_recommend_doing_other_than_gaming/
Self Improvement for Gamers vs Stopping Video Game Addiction : r/truegaming - Reddi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ddit.com/r/truegaming/comments/hwru61/self_improvement_for_gamers_vs_stopping_video/
Full article: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 and smartphone addiction: parent intervention trial - Taylor & Francis Onlin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049530.2024.2396961
Screen Time Guidelines - AAP,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aap.org/en/patient-care/media-and-children/center-of-excellence-on-social-media-and-youth-mental-health/qa-portal/qa-portal-library/qa-portal-library-questions/screen-time-guidelines/
Multidimensional family therapy reduces problematic gaming in adolescent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 PMC,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996793/
School-based Prevention for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712298/
Ohio Video Game & Gambling Addiction Prevention - Envision Partnership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envisionpartnerships.org/prevention-pillars/problem-gaming-prevention.html
Foundations in Gaming Disorder - Evergreen Council on Problem Gambling,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evergreencpg.org/training/virtual/foundations-in-gaming-disorder/
(PDF) Multidimensional Family Therapy reduces problematic gaming in adolescent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0838364_Multidimensional_Family_Therapy_reduces_problematic_gaming_in_adolescents_a_randomised_controlled_trial
Efficac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8198386_Efficacy_of_cognitive_behavioral_therapy_for_internet_gaming_disorder
Treatment efficacy of a specialized psychotherapy program for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Volume 7 Issue 4 (2018) - AKJournal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akjournals.com/view/journals/2006/7/4/article-p939.xml
Ten years of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s of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 scoping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Volume 13 Issue 1 (2024) - AKJournal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akjournals.com/view/journals/2006/13/1/article-p51.xml
Recent treatment and novel imaging studies evaluating treatment of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 narrative review - Fronti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sychiatry/articles/10.3389/fpsyt.2024.1408560/ful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pROblemaTIC vIDeO game playeRs: CONCepTUal CONsIDeRaTIONs aND pRaCTICe IssUes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Mark-Griffiths-17/publication/279701503_Cognitive_behavioral_therapy_for_problematic_video_game_playersConceptual_considerations_and_practice_issues/links/5c7e2eee299bf1268d393a00/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problematic-video-game-playersConceptual-considerations-and-practice-issues.pd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Addiction: Technique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grovetreatment.com/addiction/treatment/therapy/cbt/
How CBT Can Help With Gaming Addiction - Rehabs UK,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rehabsuk.com/addictions/behavioural/cbt-for-gaming/
The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Treatment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 MDPI,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mdpi.com/1660-4601/19/5/2612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for gaming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sychiatry/articles/10.3389/fpsyt.2023.1098922/full
Effectiveness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 MDPI,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mdpi.com/2254-9625/15/4/49
Study Details | CBT Treatment for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ClinicalTrials.gov,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clinicaltrials.gov/study/NCT05328596
Project MATCH Volume 3: Cognitive-Behavioral Coping Skills Therapy Manual,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niaaa.nih.gov/sites/default/files/match03.pdf
Family-based therapy for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 meta-analysis in - AKJournal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akjournals.com/view/journals/2006/13/2/article-p295.xml
The effect of family therapy on the changes in the severity of on-line game play and brain activity in adolescents with on-line game addiction | Request PDF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5373648_The_effect_of_family_therapy_on_the_changes_in_the_severity_of_on-line_game_play_and_brain_activity_in_adolescents_with_on-line_game_addiction
The effect of family therapy on the changes in the severity of on-line game play and brain activity in adolescents with on-line game addic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4651430/
Family-Centered Treatment Program for Problematic Gaming and Excessive Screen Use in a Clinical Child and Youth Population (FAME): Protocol for a Feasibility Pilot Mixed Method Stud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protocols.org/2024/1/e56387
Effectiveness and Acceptabilit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nd Family Therapy for Gaming Disorder: Protocol for a Nonrandomized Intervention Study of a Novel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protocols.org/2024/1/e56315
Treatment outcomes of a CBT-based group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use disorders - PMC,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969723/
Treatment outcomes of a CBT-based group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use disorders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6484575_Treatment_outcomes_of_a_CBT-based_group_intervention_for_adolescents_with_Internet_use_disorders
Requirements of a Group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a Clinical Setting: A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y - MDPI,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mdpi.com/1660-4601/18/15/7813
On-Line Gamers Anonymou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olganon.org/
Recovering from Video Game Addiction –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internetaddictsanonymous.org/internet-and-technology-addiction/video-game-addiction/
Online Gamers Anonymous - Get Gaming Addiction Help Today - Recovery.org,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recovery.org/support-groups/online-gamers/
Gaming Addicts Anonymous – A recovery program and fellowship for compulsive video gam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gamingaddictsanonymous.org/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Game: An Ironic Way to Treat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jmir.org/2025/1/e65786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Potentials for Management of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691447/
The role of mindfulness in treating gaming addiction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A case study in Vietnam - Learning 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learning-gate.com/index.php/2576-8484/article/download/2911/1093/4421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Virtual-Reality-Based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 o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MDPI,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mdpi.com/2076-328X/14/12/1137
Mindfulness meditation reduces gaming addiction by reshaping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sypost.org/mindfulness-meditation-reduces-gaming-addiction-by-reshaping-brain-connections/
Physical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gaming disorder: a systematic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pdf/10.1080/00207411.2024.2347672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mood and frontal alpha asymmetry i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 Request PDF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8447819_Effect_of_physical_exercise_intervention_on_mood_and_frontal_alpha_asymmetry_in_internet_gaming_disorder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exercise and art therapy programs in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216623/
Buprop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blematic online game play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 Request PDF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50907129_Bupropion_in_the_treatment_of_problematic_online_game_play_in_patients_with_major_depressive_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observatorio.fm.usp.br/bitstreams/a8fef0fc-6c16-4a5b-b7a9-b5886485bb8f/downloa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Internet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460977/
(PDF)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73024470_A_Systematic_Review_of_Pharmacological_Treatments_for_Internet_Gaming_Disorder
Can pharmacotherapy play a role in treating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 Taylor & Francis Onlin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pdf/10.1080/14656566.2019.1612366